周六看了港台劇集《愛回家》,覺得這個名字非常有趣,三個字可以有三種意義:
愛回家——喜歡回家愛·回家——因為有愛,所以回家愛回·家——曾經放棄,如今重新愛回這個家在眾多有關家的描述中,我敢說,愛回家,是我這五口之家的最佳寫照。大概孩子們未到反叛期,家於她們仍是一個避風港、安樂窩。
我家女兒絕少逛街、罕有外出用餐、思想守舊地喜歡三步不出閨門,由從前塞滿垃圾雜物的舊居,到現在家徒四壁的新宅,孩子一早就領悟了特首六十六歲才懂的那句:回家真好。
花錢帶她們出遊,無論玩得多高興,夜闌人靜時就會眷戀被窩,孩子們總有此一問:“我們幾時回家?”
留港到野外一日遊,精疲力竭,盡興而返,懶得煮飯,打算在外麵吃一頓再回家,女兒們總會投訴:“我們出來一整天了,回家啦!”
蝸居山上,一家人上街有點勞師動眾,況且山中沒有店鋪,外出一回總想購齊一切生活必需品兼逛街,奈何女兒們生來內向,一離開家就像被螞蟻咬了般坐立不安,於是一切隻能速戰速決,行軍一樣火裏來水裏去,務求把任務盡快完成,趕快回家。
愛家的表現還在於女兒們非常喜歡邀同學來串門,連鄰居也不放過,三句不離邀約:“什麼時候有空到我家裏玩啊?”周末空當,幾乎都用來接待來賓,串門的書友名單排到了年底。
這天小女兒跟鄰居剛刺探完一輪情報,回來就給了我請客名單,一張寫滿了名字的便箋紙,數數總共十六人,然後非常不負責任地丟下一句:“我請了他們下星期來開party,名單上是會來的人……”
明明聯絡的是鄰家的阿姨,小女兒的請客名單卻可以“蔓延”到對麵屋子的三個家庭,欣賞孩子的好客熱情之外,也隻好安慰自己,這是她們以家為榮的最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