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第一次聽交響樂(1 / 1)

偶爾都是帶孩子去大會堂、文化中心一類的優雅場所,聽聽音樂會看看歌舞劇,當然會盡量找些適合兒童觀賞的,希望借此為“野蠻人”陶冶一下性情,增添點文化氣息。

香港任何場地的演奏廳、大劇院皆以六歲或七歲為進場最低年齡,少於這個歲數的,一律被拒之門外,除非那是特別給孩子們看的表演,才能得到豁免。

眼見三個女兒都過了七歲之齡,於是一試牛刀,帶她們欣賞大人的交響樂。

第一次欣賞正統交響樂,事先已約法三章:不能遲到,不能說話不能吵,更不能中途離場。

“能不能吃東西?”小女兒一貫的風格隻記掛著吃。

“如果悶,可以睡覺嗎?”大女總是往壞處想。

都怪我們公婆倆不懂音樂,自小又沒拿莫紮特當兒歌刻意熏陶,害得孩子們跟我們一樣成為音樂鄉巴佬。

走進音樂廳,鴉雀無聲的群眾壓力先是把多嘴女兒們的嘴壓住,現場演奏的聲音又是另一種震懾效果,跟聽唱片完全不一樣的領會,把孩子們吸引到聽完了第一支曲。

還以為是個好開端,身旁的小女兒拍完巴掌居然想起身離座:“完了吧?”

“才第一首曲子呢!你看……”我拿著場刊給她輕聲作簡介。

“但剛剛他們演奏了好久啊!你看,姐姐在打呼了!”轉頭一望,大女兒已墜入夢鄉。小女兒開始坐立不安地動個不停,時而滑到地上,時而趴在椅子上呻吟,“不如出去買雪糕吧?”

“乖乖聽完請你吃雪糕!”我利誘她。

“吃雪糕呀……雪糕呀……”小女兒一直呢喃到中場休息。

人人起身上廁所去,二女兒卻想逆流而上往台上走:“我可不可以上台試一下啊?”我早就覺得孺子可教,休息過後決定調換位子跟好學的二女兒坐。

每一位獨奏者出場,她都立即翻開場刊看介紹,“中間圓圓的樂器是什麼?”我問她。“圓號,也叫法國號。”二女兒原來已把台上交響樂團的每一位樂師和樂器都搞清楚了。

“哪個是巴鬆管?”我真的茫然無緒,於是問她。

“很容易看出來啊,這裏隻有一個人吹巴鬆管,你找找哪種樂器隻有一個人吹的,那就是巴鬆管了!我隻是聽不出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聲音有什麼區別。”二女兒說。

兩個半小時的音樂會,一個瘋了一個昏睡,唯獨這個女兒一直很專注,沒打過盹沒鬧過別扭,三個孩子的修養培訓第一課,隻成功了三分之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