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正態分布—鍾形曲線的妙用與濫用(1)(2 / 3)

但凱特勒本人一點也不平均,甚至可以說是個偏執的工作狂。凱特勒對鍾形曲線的癡迷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他提出了“體質平均人”的概念,通過收集統計數據,他開始製造“平均”的標準。胸圍、身高、新生兒體重……很少有什麼逃過他的標準。

阿道夫·凱特勒又把注意力轉入社會學領域,針對人們的行為模式,提出了“氣質平均人”概念。凱特勒劃定了偏離平均值的範圍,他眼裏的正常人要麼在平均值左邊,要麼在平均值右邊,而那些站在鍾形曲線極左端和極右端的人則屬於另類,需要懲罰。

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睥睨群英的作品中,對鍾形曲線進行了深入批判。當然,塔勒布並非對鍾形曲線進行質疑的第一人,他隻是繼承了亨利·龐加萊等人的思想,而這種生搬硬套鍾形曲線的方法論,也被人們稱為“凱特勒謬誤”。

高斯並沒有錯,高爾頓也沒有錯,“凱特勒才是思想史上最具有破壞性的人”。數學不會錯,但數學會被用錯,在凱特勒的“傳染”下,鍾形曲線得以廣泛用於社會領域。

統計歧視

有人調侃,人生就像一個鍾形曲線—

你5歲的時候不尿床就是成功;

10歲的時候你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就是成功;

25歲時你有自己的幸福家庭就是成功;

35歲時你依然有自己幸福的家庭就是成功;

65歲時你依然擁有好多朋友就是成功;

85歲時你不尿床就是成功。

類似這種玩笑話並無害處,但有些人卻以科學之名,推銷自己的思想,就變得可怕了。

凱特勒的幽靈還在徘徊,十多年前,曾有一本名為《鍾形曲線》(The Bell Curve)的書熱鬧了一陣子,該書的副標題是《美國生活中的智力和階級結構》。

此書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理查德·J.哈瑞斯坦與政治科學家查爾斯·莫瑞合作完成的。該書主要內容包括四部分:

1.基於智力基礎的社會分層現象日益明顯。

2.智商與各種社會、經濟地位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3.IQ在美國不同種族之間所形成的社會的與經濟的貢獻中的作用。

4.這個了不起的發現對於美國的教育和社會政策會產生哪些影響。

書名之所以稱作“鍾形曲線”,主要是基於IQ得分的鍾形的正態分布。

在書中,作者以大量的智力測量結果論證,人的智力是先天遺傳決定的,不同的種族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這種觀點自然會引起不少爭議。這本嘩眾取寵的作品,為種族歧視提供了理論基礎,也被種族主義者奉為寶典。

將軍裏麵挑瘸子

GE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最值得自我吹噓的管理秘訣就是“活力曲線”,其實質是強製正態分布。

在這個鍾形曲線裏,韋爾奇將業績排在前麵20%的員工劃為A類,中間70%的員工劃為B類,業績排在後麵10%的員工劃為C類。C類是必須裁掉的對象。

韋爾奇以科學的名義進行獎懲,一直以鍾形曲線的法則推行末位淘汰製,從不間歇,所以叫作活力曲線。

這種績效評估的原理,是按照事物“兩頭小、中間大”的正態分布規律,先確定好各等級在被評價員工總數所占的比例,然後按照每個員工績效的優劣程度,強製列入其中的一級。

但問題是,假如低素質員工淘汰完了以後,就要在中等和優良員工裏硬挑一些低素質員工來淘汰了。最極端的情形可能是“將軍裏麵挑瘸子”。就好比滿分是100分,全部成績都在90分以上,也要把90分的那位淘汰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