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後聽了華太妃的話,臉上的緊張緩和了些,她明白華太妃的心思,她們這些先帝的皇後妃子其實都一樣,年老色衰,皇宮一旦換了掌權者,那些美貌年輕的女人們不過是繼續換了主人繼續活,而她們卻從九天落入了塵埃。不過,她也堅信兒子是能勝任帝位的,由兒子想起了她死去的陛下,這個時候她真心地感謝他,雖然他風流不羈,但給了她一個好兒子,也是皇宮內唯一的繼承人,這也是她現在能心平氣和地坐在這裏和華太妃能把酒話當年的原因。
皇太後歎口氣說:“還是有些讓人不省心的家夥們上躥下跳,比如華家那對父子都不是省油的燈,華老兒倒是死了,可華容據說也是個不容易收服的人,最愛和上位者唱反調。”
皇太後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華家是文人,更是文人中的清流。
離國文有華家,武有羅家,這兩家一向是離國百姓的風向標,特別是華家一向認為是百姓的良心代言人。
這樣的人簡直是落入草灰中的豆腐,拍不得。
朝堂上,果然正在起爭執。
有個不識趣的臣子正在和蕭儀辯駁。
“蕭大人的意思是不顧我們離國百姓的死活,征收財帛去討好雲國?”
“離國不僅是我們的離國,也是百姓的離國,現在國家有難,他們付出不是應該的嗎?即使為了國家去死,也是理所應當。”
“除了這個,難道我們就沒有了別的辦法嗎?”
“也許我們可以舉國一起赴死。”蕭大人冷笑著。
一片寂靜。
華容出列問:“陛下,對於有尊嚴的死和屈辱地生,為臣鬥膽問下陛下有何感想?”華容風姿俊俏,筆直地像一杆修竹,他的態度顯然與膽怯毫不相幹。
晟慎想了想開口道:“如果我一個人屈辱地死能換來離國百姓有尊嚴的生,我不介意。”
華容說:“希望陛下能記得今日之言。”
晟慎認真地看了華容一眼,他知道眾目睽睽之下華容越是如此桀驁不馴,他越是應該拿出一副寬容的態度,有時候輿論的力量是想當強大的。一個賢明的君主,總是靠一個狂放不羈不假顏色的臣子體現出來的。他和他的父皇不同,他能容忍下華家,而且還準備禮賢下士,不會像先王那樣把他們趕出朝堂。
曆代君王下一任繼承者不被臧否最省事的做法就是針對上一任的失誤撥亂反正就可以了,足以讓臣民們心滿意足了,因此每一屆上任總會給下任留點事情讓他們去解決。
——————————————————————
作者:天氣炎熱,更的辛苦,看的也蠻辛苦,大家同辛苦啦,順手給點票彼此安慰一下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