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祥:一個老班主任的教育情懷(4)(1 / 1)

第一,班主任工作必須講求藝術性;第二,要處理優勢誘導和劣勢轉化辯證統一的關係;第三,要處理好強化與淡化的辯證統一的關係

我的業餘愛好:

讀書買書。

買書應成為優秀班主任的一大嗜好。熱衷買書是優秀班主任的一個標尺。優秀班主任買的書,成不了書房,也要有幾個書櫃,最起碼也要有幾個書箱。有誌做專家學者型的班主任,每年年終之際,你應該看一看這一年又添置了幾部書,屋內又飄來幾縷書香。

我對教育的追求: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我青年時期的理想。經過30多年的雨露風霜、摸爬滾打,我嚐遍苦辣酸甜,我想作為一個班主任確實離不開“萬”字:特殊的崗位、特殊的任務要求班主任胸襟開闊,心中裝得下千軍萬馬、千山萬水、千溝萬壑、千年萬載;為青少年要吃得下千辛萬苦,為民族的未來要經得住千磨萬擊;工作中不要千篇一律,而要推陳出新、別出心裁、開拓創新、千變萬化。當然,“萬”代表一種高度,決不會一蹴而就的,必須矢誌不渝地追求。我的事業、我的職業、我的情趣、我的操守決定我把追求當作生活的主旋律。旁

白“老班”聊發少年狂雷玲“我自信自己沒有衰老,沒有陳腐,沒有故步自封……我擁有一顆年輕的心髒,我擁有一種矢誌不渝的追求,我擁有青年人的活力與激情。請你們相信:張老師沒有才華,但是有恒心;張老師沒有浮華,但是有追求;張老師沒有年輕,但是有熱情;張老師沒有青春,但是有激情;張老師沒有財富,但是有書朋;張老師沒有傲氣,但是知感恩;張老師沒有浮躁,但是有淡泊。”2004年3月,通過在教育在線網站上招徒,已退休的“老班”張萬祥重新上崗--擔任教育在線網《班主任專業成長進修班》班主任一職。

開班儀式上,“老班”張萬祥慷慨激昂地通過網絡“宣誓”就職。

這位已退休的、有著濃厚的班主任情結的“老班”後來在接受采訪時興奮地告訴記者:重操舊業激活了自己少年般的追夢情懷,“網星”的感覺好極了!

如今,這位“老班”在全國各地都有一批好學的徒弟和忠實的“粉絲”,這讓“老班”的腳步愈發輕快而充滿活力。後記//故事裏有你的夢想後記

在鍵盤上敲打出最後一個文字,我覺得自己像一隻破繭的蛹,與這些精靈般的文字一起獲得了新生。

“我要在大地上畫滿眼睛。”一句詩從心底輕輕劃過。

從2004年仲夏的繁星點點,到窗外飄起2006年的第一場雪,多少個晝夜,在電腦麵前,我被這些伴隨“嘀嗒嘀嗒”的擊鍵聲輕盈起舞的精靈打動著。

幸運於自己教育記者的身份,得以讓我“原生態”地觸摸他們。

每一次走近他們,都是一次心靈的觸動:為他們曾經的青澀、成長的陣痛、失敗的反思、執著的追求、成功的喜悅;每一次走進他們中的一位,我都會湧動一份感激之情:感謝你,教會了我很多。

我和我的文字在畫滿眼睛的大地上一起化蝶而舞。

在這裏,他們不是完美的化身。他們有過苦,有過痛,有過甜,有過笑。他們很真實。

很多人隻看到他們鮮花下的笑顏和榮譽,甚至,憤憤不平地非議他們所擁有的光環。也許,我們真的太狹隘、太苛求了。他們,也是平凡中的個體,自然有著常人的不足和缺陷。但他們之所以成為他們,在某些方麵的確是有我們所欠缺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什麼?我想,在這些文字間,你一定能明白一個道理:他們在做,在認真做,永不言棄。

一次,開車駛過長安街時,看見前麵一輛奇瑞QQ的後視窗上貼著一排醒目的文字:“長大了就是凱迪拉克。”眼圈突然就有些潮潤:哦,原來可以這樣,讓夢想照進現實。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用心編寫這本書的原動力:用心讀他們,用心做自己,你,明天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雷玲

2006年月12月16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