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宗翰放棄營救行動,迅速率領殘部撤岀中條山,退守潼關,將落入伏擊圈中數萬金軍丟給嶽飛。嶽飛沒有了穀外金兵的製約和牽製,他指揮著大軍全力對山穀中的金軍展開圍殺和清剿。半個時辰過後,二萬五千金兵除了兩千人投降外,其餘人全部殞命於山穀當中。整個山穀到處是橫七豎八的死人和被燒得焦黑的屍體,唯一活著的是一些失去主人的戰馬,這裏的空氣當中彌漫著焦臭和血腥味,久久未能散去,直鑽人的鼻腔,令無數靠近此處的人感到惡心反胃,從此此穀被世人譽為絕命穀。
戰鬥結束,嶽飛一邊吩咐士兵打掃戰場,清點收獲,統計傷亡,收納降兵,一邊向柴昭報告戰況,請示下一步行動計劃。柴昭此時已經完成對三千由北地漢人組成的原金國漢兒軍的改編重組,張憲和施全也相繼派人接收完武器和物資,他正準備趕去中條山與嶽飛會師,共同對付完顏宗翰,然而嶽飛的信使帶著勝利的喜報來到了他麵前。柴昭打開戰報查看,他十分欣喜,嶽飛果然沒有讓他失望,僅憑二萬人馬一戰重創完顏宗翰五萬大軍,使其西逃潼關不敢再戰,不愧是令人金人聞風喪膽的嶽帥。
嶽飛的勝利,使得柴昭麵臨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完顏宗幹被柴昭率軍重創攜殘兵北逃至大同,完顏宗翰又遭嶽飛埋伏損失慘重帶著殘兵敗將退守潼關,自此來自於西麵兩支大軍的威脅被徹底解除。兩場大戰金國是損兵拆將,越打越弱,反而柴昭是越打越強,戰略空間越來越大,人口和土地越來越多,將領們在戰爭中日趨成熟,迅速成長,總之金國在逐漸衰弱,柴昭正在緩緩崛起。
金國大舉出動數十萬精兵對柴昭展開圍剿,費盡心思要將他消滅,結果遭遇伏擊損兵折將,圍剿行動相繼失敗,這導致金國國力軍力持續下降,天下形勢由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天下格局因此掀開了新的篇章。金國立國十幾年本是蒸蒸日上的勢頭,然而硬生生被柴昭打斷,形勢急轉直下;原本是物資充足財富滿車,然而戰敗被奪,金國曆史的發生了改變。
柴昭麵對新形勢,他開始規劃新的戰略計劃,以適應新的局勢。完顏宗幹和完顏宗翰戰敗逃亡,留下大片城池無人鎮守,正是柴昭率軍光複的好時機。柴昭收複這些城市既可以擴大地盤,加深戰略空間,還能獲得人口資源,建立城城聯防,城鄉聯防的防禦體係,更有利於自身發展。柴昭腦中靈光閃動,奪取山西諸城的計劃快速形成,他指示嶽飛留下牛皋駐守中條山,防禦潼關過來的金軍,要求嶽飛、蕭平、高寵、湯懷趁機奪取沁陽,晉城,垣曲、運城,安澤、臨汾六座城池,迅速站穩腳跟,建立防禦。他下令施全、柴貴帶領忠武軍占領壺關,長治,以兩城為依托,建立清風寨根據地的防禦圈,傳令張憲從太原出兵占領汾陽、呂梁,將勢力範圍拓展到呂梁山。最後的計劃由柴昭親自完成,他率領八千百戰軍轉戰百裏奪取河曲、神池、代縣,將防線北推到朔忻交界,並在河曲建立養馬基地,培育優質戰馬。
柴昭命令發岀,各軍接收到任務迅速行動,以風卷殘雲之勢橫掃山西諸城,以迅雷之速奪取城池,許多城池紛紛被柴昭及其手下光複。公元1127年6月19日嶽飛旗開得勝,他首先占領晉城,隨後岀兵奪取沁陽。6月21日湯懷占領垣曲縣,扼守軹關陘。6月23日高寵奪取安澤,蕭平攻占運城,湯懷占領臨汾。6月25日張憲,狄烈率軍成功從金軍手中奪下汾陽、呂梁。6月27日、6月29日柴昭轉戰百裏僅用三天時間奪取了寧武、神池、河曲三座縣城。
柴昭和手下將領十天時間內,迅速占領了山西諸多城池,完成了各自的任務,將防線推入到了朔忻兩州的交界處,以太行、太嶽,呂梁三山為依托,以運城,臨汾、長治太原、忻州五大盆地為糧倉,輻射整個山西。柴昭接下來就是要如何治理好這些地方,讓這裏的百姓認可他們,將戰果轉化為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