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 The Street(1 / 3)

本篇小說寫於1919年底,是在洛夫克拉夫特寫完《白船》之後不久寫成的,於1920年12月發表在《狼獾》雜誌(The Wolverine )中。盡管這篇小說被冠以“寫實小說”之名,其實其內容也透露出洛夫克拉夫特受鄧薩尼勳爵作品的影響,尤其是從《戰爭的故事》這篇小說中對戰爭的隱喻描寫即可見一斑。洛夫克拉夫特曾提到,該小說的寫作靈感來源於波士頓警察罷工事件,該事件從1919年9月8日一直持續到10月才結束。洛夫克拉夫特的這篇小說中透露出對外來人口的恐懼感,他認為外來移民大批湧入美國,對美國的治安造成很大壓力和威脅。也正是因為帶有這種感情色彩,這篇小說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算不上是很好的作品。

總有人相信世間萬事萬物皆有靈魂,也有人相信這世上不存在靈魂。我不敢說我相不相信靈魂的存在,我隻想告訴你們街道的故事。

那些胸懷榮譽,充滿力量的人建造了這條街道。我們家族裏那些英勇的男人們來自海上的福島。一開始他們來的路是在海邊定居的樵夫反複走出來的。後來,隨著更多的人來到這裏尋求可以定居的地方,陸續有人在北邊建了很多小房子。建造房子的原材料都是從森林裏找來的結實橡木和山上撿來的堅硬石塊。房子建造得這麼堅固是為了抵禦潛伏在附近的印第安人,他們會用火箭發動襲擊。由於受不了印第安人的反複騷擾,他們逐漸搬遷到了街道的南邊。

街道上到處都是戴著圓錐形帽子麵色凝重的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手裏拿著步槍或者獵槍,而且他們的妻子們也戴著帽子,就連孩子們也像他們一樣表情嚴肅。到了夜晚的時候,這些人就跟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們圍坐在巨大的壁爐跟前,閱讀並且交談。他們閱讀的東西很簡單,但是能帶給他們勇氣,也鼓勵他們做善良的人。就是靠著每天這樣閱讀,支撐著他們一天天地征服叢林、耕種土地。大人們誦讀的時候,孩子們就認真地聽著,學習古老又偉大的英格蘭的法律和契約精神。但其實他們中的年輕人從未親眼見過英格蘭,年老的又記不得英格蘭了。

後來戰爭爆發了,印第安人再也沒有來街道找麻煩了。人們還是整日辛勤地勞作,生活逐漸富足起來,孩子們也快樂地成長起來。人們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充滿了幸福和希望。越來越多的家庭來到街道定居,新來家庭的孩子們,和原住民家庭的孩子們,也都一起長大了。現在,小鎮變成了一座城市,原來建造的簡陋小房子現在也都逐漸改造成了大房子,用了磚塊和木頭搭建,門前有石階和鐵欄杆,門上有漂亮的扇形窗,風格簡潔又美觀。

房子建造得極其堅固結實,因為建成之後要傳承給好幾代人居住。房子內部也很精致,壁爐架上都雕著花,樓梯的造型很優雅美觀,家具陳設也舒適可人,到處都擺放著精美的瓷器和銀器。

街道吸引著心懷夢想的年輕人來到這裏定居,變成更加幸福的人。過去這裏的人們隻是身強體壯,現在他們也有了好的生活品位和學習精神。家家戶戶都開始閱讀書籍,學習繪畫和音樂,年輕人們也開始去位於北部平原上的大學裏去上學。過去人們戴著圓錐形的帽子,手持獵槍,現在他們戴著三角形的帽子,白色蕾絲的假發,佩帶輕劍。就連人行道上都有馬車的專用道,上麵鋪滿了鵝卵石,純種馬拉著鍍金的四輪大馬車走過的時候,會發出哢噠哢噠的清脆的聲音。人行道是用磚塊鋪成的,上麵專門設計了人們上下馬車時用到的腳踏石墩和拴馬用的柱子。

街道兩旁有很多種類的樹,例如挺拔的榆樹、橡樹和楓樹。每到夏天,樹林裏綠葉遮天,鳥語花香,好一幅美麗的景象。每家每戶的房子後麵,都有一個用圍牆隔開的玫瑰花園,由一條籬笆圍成的小徑連接,花園裏還放著日晷。到了晚上,月亮和星星出來了,月光皎潔,星光燦爛,露珠晶瑩,花香迷人,多麼浪漫美好的場景啊!

街道安靜祥和的生活還在繼續,雖然曾經曆過戰爭和自然災害的洗禮,但這裏美好的生活氛圍依舊沒變。可是有一次,大部分年輕人一起出了一趟門,其中的一部分人再也沒有回來。他們收起了舊的旗子,拿出了一條新的星條旗。雖然人們都在討論著這些變化,但是街道卻不承認這些變化。因為居民還是那些居民,說的話也還是原來那熟悉的口音,樹木也依舊蔭蔽著唱歌的鳥兒,到了晚上,月亮和星星也還是會照在晶瑩的露珠和盛開的鮮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