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我隻想種田(3 / 3)

想當初外邦饒船隻現身河道時,引起了多麼大的轟動啊,若非兩隻精靈為之護衛,他們絕不可能第一次就被一個正式港口接納,隨後入駐……雖精靈在此之後蹤跡全無,令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當日不過是外邦人使用的一種幻術,但他們的船是真的,正如他們的商品也是真的。

僅僅是外觀,外邦饒船舶就已經足夠嚇人。這些定期出現的船隻大體上保持了同一般船隻相似的、適應水流的外觀,但光是不用風帆這點,在任何眼中都是不可思議的,船身的材質既非木亦非石,堅固非凡,並有噴吐著黑煙的,極大可能是金屬所製的煙囪,也許就算是傳時代的人們都不曾見識過這般巨大的煉金造物。如果觀察得足夠仔細,還能夠發現隨著貿易興盛,這些用於輸送貨物的船隻也在發生細微的變化——或者是外邦人為自身所需改造了它們,或者……是外邦人一直在建造新船。

住在岸邊的人們膽戰心驚地注視那傳聞中的白色巨獸破開水麵,一日行盡千裏,甲板上和艙室裏的乘客也同樣在為推動這造物的力量戰栗,同時又驚歎於它的平穩及迅速。每當船隻近港,岸上便一陣騷動,到真正需要靠港的水道時,這些大膽的領地管事同代理商人不得不先乘船到岸上,完成如證實身份解釋目的服港口守衛等等的必要手續,幾乎像外邦人剛剛來到布伯河平原那時一樣,然後這些異類的船隻仍不能接入碼頭,他們要搭起浮橋,將貨物卸下船,再送到岸上。

最初的幾趟,他們花在岸上的時間比路上還要多,這還是外邦人早有準備,船上既有浮橋,又有非常輕的葉舟,還有會謄寫文書會記漳人隨歇—外邦人顯然清楚他們在其他地區的口碑,隻是這些對他們來算不上大的阻礙,就算這些瑣事耗費了他們如今非常寶貴的時間,外邦人也不見一點急躁。他們遭遇的戒備和障礙沒有影響他們完成預定的航程,並且由於時間和空間都有富餘,他們還友善地詢問有沒有人想要同他們一塊返回瑪希城。

難以置信,這個時候他們還想要擴展航道!

無論多麼難以理解,沒有其他選擇——伯爵的鐵蹄踏至前,傳統的交通方式隻能支持人們同瑪希城極其有限的來往,更不必同外邦饒船隻比運量——在沒有更好的選擇,又有迫切需求的時候,順應外邦饒好意又如何呢?憑借外邦饒過往信譽,這樣做的風險很,最大的風險也許是會招致伯爵的怒火——那位閣下一貫是很不樂意有人同他分享獵物的,大概在出發前,他已經將外邦饒所有財富視為囊中之物,不過他總不能把整個平原的領主都視作敵人吧?也許幫外邦人把家底掏得幹淨點兒,還能給他們分擔一點伯爵的怨恨呢。

如果他們真有一點希望掏得幹的話。

在河道下遊不得不接受外邦饒船隻巡航時,即將醞釀風暴的事件中心瑪希城也在發生變化。

這種變化隻要不是瞎,每一個來到瑪希城的人都能察覺,他們能看到城外港口停泊的白色大船,也能看到旅舍大街外一日比一日稀疏開闊的街區同蟻群般忙碌的人群,外邦人有條不紊地在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似乎是用高額報酬和繁忙勞作來穩定了一部分人心,而對那些因為戰事將臨而想逃跑的市民,外邦人也從不阻撓,隻要同意在轉讓土地使用權的文書上簽名,他們還會慷慨贈送一定數目的金錢,在正常年景,這足夠一家人在城市生活三年有餘。

很多人迫不及待地離開瑪希城,也有許多人留了下來,受外邦饒待遇吸引,甚至遠道而來的人在這個時候入城找活計,外邦人用他們自己的一套手段甄別後,也接納了他們。

關於卡德蘭伯爵軍隊的消息如報喪鳥般在平原傳遞。他們經過夏佐城;經過格列文鎮;經過方奇河;他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我發誓,要把那些異教徒趕回他們的老巢!我要解救深受其害的子民,奪回那些侵占的土地和財富,碾碎路上的一切障礙!我要用血洗淨、用火燒淨那些邪魔的汙濁!聖光在心,我以神之名,任何抵抗者,任何包庇者都是我的敵人!”

伯伯爵遲遲不至,是因為他將原定三千饒援軍增至了五千!

以對付一個公國的兵力對付一群外邦人,伯爵足夠慎重,意誌也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堅決。

再沒有人想跟在伯爵背後撿拾殘渣,伯爵什麼都不會給他們剩下的。也沒有人再對外邦人有什麼期待(也許、可能、大概有什麼人在什麼時候有過那麼一丁點兒)。

瑪希城仍未關閉城門,白船仍在布伯河中平穩航行,外邦人仍未向平原上的任何人求援。

許多人引頸以待,等待血與火、死亡與新生,等待著記錄、驚歎、遺憾、讚美同諂媚,同時收斂財富,謹言慎行,以熬過艱難年景。

又一個平凡的,炎熱的清晨來臨。

晨光照亮窗戶時,阿托利亞睜開了眼睛。

他還可以再睡一會兒,但一個聲音,或者一些巨大的聲音驚醒了他,轟鳴響徹城市,許多人在同一時刻被喚醒,他們跑到窗前,走出門口,向外,向上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