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第一百二十六章 王世充之死(1 / 3)

李世民之所以沒有率領唐軍大舉進攻榆次,並非因為他麵前的這個對手,不管宋金剛如何驍勇善戰,終究是他的手下敗將,李世民並沒有把他放在心上,李世民擔心的是位於宋金剛身後的夏軍,夏軍大舉進入山西之後,這些人躲在什麼地方?究竟有多少兵力?他暫時還搞不清楚,敵勢未明的情況下,不宜倉促行事。

李世民在榆次前踟躕不前,另一路唐軍李仲文部則一路高歌猛進。

劉武周敗退晉陽之後,定楊軍軍心潰散,麵對唐軍李仲文部的進攻,他無法阻擋,如果,僅僅隻是麵對南麵唐軍的進攻,他也許還能支撐,然而,他的最終依靠卻給了他致命的一擊,讓他徹底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去年劉武周率軍攻擊晉陽時,突厥人曾派兵助戰,但是,當劉武周聲勢日盛,突厥人又改弦易轍,在李淵卑躬屈膝的請求下,撤回了助戰的突厥軍隊,采取了坐山觀虎鬥的策略,隻不過,在從晉陽撤離的時候,突厥將軍阿史那步利沿途留下了少量部隊,從石嶺(山西省忻州市南)以北,每一個險要的關口,都有突厥人留下,名為協防。

當劉武周潰敗之後,突厥人更進了一步,阿史那矣利弗徹底拋棄了劉武周,轉而與李唐結盟,打著為李唐助戰的旗號,阿史那步利再次率領突厥軍從草原進入中原,劉武周原本的領地皆被突厥人掌控,本人也成為了突厥人的階下囚,最終,因為想要逃回馬邑,事情泄露,被突厥人所殺。

對於突厥人的南下,李世民自然是憤怒無比的,然而,對此他也隻能忍耐,敢怒不敢言,畢竟,情勢逼人啊!

不過,突厥人的南下對李世民也不是全無好處,當突厥人的前鋒逼近時,宋金剛和榆次守將張達率領守軍連夜撤離了榆次,在大隊夏軍的掩護下,撤回了壽州休養。

徐勝治之所以讓宋金剛撤退,怕的是被突厥人和唐軍南北夾擊,榆次比較距離晉陽太近,不易防守。

李世民正準備進軍,徹底將夏軍驅逐出山西時,他收到了長安的密令。

李淵命令李世民火速撤軍,讓唐儉負責並州政務,李仲文負責軍務,讓其和突厥人打交道,唐軍的主力部隊則全速南下。

最初,李世民認為這是亂命,夏軍如果一直停留在山西,這危害人人皆知,不過,看了密令的具體內容之後,他決定立刻執行。

既然突厥人有南下牧馬的意圖,李世民決定利用這一點,他讓李仲文和突厥人交好,然後利用突厥人的兵馬攻擊晉陽東麵的夏軍部隊。

驅虎吞狼這樣的計策也算不上多麼精妙,還要看具體執行人李仲文的能力如何,不過,事到如今,李世民也隻能盡人事,安天命了!

李淵之所以命令李世民率領主力唐軍南下,那是因為在河南,河北高暢和東都王世充之間的戰役就要分出勝負了!

本來,李淵的幕僚,包括李世民天策府的謀臣們都認為夏國和鄭國的交鋒將是一場漫長的戰鬥,大軍不打上一年半載是分不出勝負的。的確,夏軍的戰鬥力比較強悍,河北的實力也要強於河南,不過,王世充畢竟是本土作戰,天時,地利,人和都有,高暢要想奪取東都,不是在短時間之內就能辦到的。

然而,戰局最終的走向出乎了他們的預料,就在他們認為戰局仍在僵持階段時,河北高暢就快贏得戰爭的勝利了。

因為,王世充戰死了!

讓我們把目光轉到五月的河南戰場,在那裏,幾十萬人正在為了功勳和生存奮勇廝殺。

最初,高暢在製定南下進攻王世充的作戰計劃時曾經深入地了解過河南的情況,他和徐勝治以及一幹謀臣一致認為,王世充的實力隻是表麵上看起來強大,不錯,鄭國占據著廣漠的地盤,然而,那些城池和他之間隻是表麵的隸屬關係,真正接受他號令的隻有洛陽一城,雖然,他派了大量王氏族人到某些重要的城池和險要的關卡擔任主將一職,希望能保持東都洛陽的指揮,然而,他的那些親屬大多為無能之輩,並不能在短時間內抑製當地原本的主將,更不要說奪取兵權,反倒是如此任人唯親,使得臣下更是眾叛親離,因此,王世充隻是看似強大,實則虛弱。

不過,如果在大軍南下作戰時,王世充采取龜縮戰術,集重兵與洛陽,麵對洛陽堅固的城防,就算夏軍擁有優良的攻城器械,不付出大量人力物力,不損耗大量兵力,不花費大量時間,也是無法將其攻克的。

那麼,計劃的第一步就是要將王世充引出洛陽,要把王世充引出洛陽,高暢就必須禦駕親征,擺出一副聲勢好大的場麵來。

計劃很順利,當高暢出現在濟陰郡時,王世充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親率大軍進抵滎陽,準備在滎陽以東和夏軍會戰。

他沒有料到的是夏軍居然會從延津關,以及河陽渡河,快速南下,奪取了金鏞,偃師等城池,將他的大軍和洛陽徹底分割開來,甚至,有一段時間,他和洛陽之間根本就無法聯係。

當知道自己陷入夏軍的包圍之後,王世充決定放棄東麵的土地,率領大軍西返,一路打通關卡,打回洛陽。

當務之急,他必須打下虎牢關。

虎牢關原本的守將是楊公卿,後來,王世充把荊王王行本(這個王行本不是鎮守河東被李唐所殺的王行本)派往了虎牢關,讓其擔任主將,畢竟,楊公卿不過是平原盜賊,迫於無奈才降的王世充,王世充對他不是很放心,荊王王行本是他的哥哥王世偉的兒子,將虎牢關交給他看守,王世充才能放下心來。

當初,夏軍從河陽渡過黃河之後,尉遲恭率領大軍進襲洛陽,王伯當奪取金鏞之後,也率部進抵洛陽城下,而劉雅和薛萬徹則率領一萬多大軍東進。

在夏軍敵情司的努力下,偃師守將鄭鋌打開城門迎接夏軍入城,劉雅留下一千人鎮守偃師,隨後率軍繼續東進。

就在他奪取偃師時,薛萬徹的兵鋒已經進抵虎牢關下。

薛萬徹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洛口倉,一個就是虎牢關,王世充擊敗李密之後,將洛口倉的糧食大部分移到了東都含嘉糧倉,在瓦崗軍圍城的時候,東都因為缺糧,王世充吃夠了苦頭,他不想再來一次。

雖然,有大部分糧食都轉移了,洛口倉還是存儲著大量糧草,王世充的大軍進駐滎陽,後勤轉運大多依靠與此,因此,洛口倉也算是一個重要的目標。

洛口倉的守將乃是漢王王玄恕,看守倉城的士卒有兩千人。

王玄恕是王世充眾多兒子中的一個,說到他的能力,除了吃喝玩樂的話,就找不到還有什麼優點了,這樣的一個人,卻讓他鎮守洛口倉,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的話,那就是他姓王,他是王世充的兒子。

畢竟是戰爭時期,又是駐守糧倉,雖然位於戰場的後方,按照常理,也應該派一些斥候到倉城外去打探吧?必要的警備還是應該有的吧?

可是,我們的漢王大人呢?

他每天隻是飲酒作樂,觀賞府中的歌姬跳舞唱曲,對於倉城的防務一點也不放在心上,在他看來,洛口倉位於戰場後方,前麵又是天下險關虎牢關,在滎陽還有老爹的十幾萬大軍,夏軍是打不到這裏來的,天下沒有比這裏更安全的地方了。

麵對這樣的對手,薛萬徹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洛口倉奪下,一個人也沒有走脫,我們的漢王大人,是在酒醉中被夏軍擒獲的,當他酒醒之後,居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得知自己階下囚的處境之後,方才麵無人色,戰戰栗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