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33章 各自籌備(2 / 2)

“閔妃的條件,本王會好好的考慮,但是本王也要看到朝鮮的誠意,這件事並不難辦,隻要閔妃娘娘可以……”

盡管周圍已經沒有人了,但是恭親王還是讓使者附耳過來,他在他的耳邊悄悄的說了幾句話,使者似有所思,他停頓了一下說他會將恭親王的話如實的轉告,至於閔妃娘娘能不能答應他不敢保證。

“放心吧,本王不會讓閔妃失望的。”恭親王皮笑肉不笑的揚了揚嘴角,讓附近的侍衛送使者出去,周圍的人都鬆了一口氣,他們都回歸到了原來的位置上,隻有一個人一直站在屋簷的隱蔽處死死的盯著這個使者的一舉一動。

而此時在皇宮中的慈安也沒有閑著,恭親王想擾亂她心神的做法反而讓她加快了事情的進度,她連夜讓皇上頒發了聖旨,請各省各府推薦西學士前來朝中晉見。

這次推舉的條件是此人必須去過西洋留學生活,熟悉洋文,並且對政治、軍事、經濟有一定的認識。每個前來晉見的人都需要針對大清現在的國情提出一兩個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

這種旨意讓各省各府議論紛紛,能夠麵見皇太後進宮做事是一個人莫大的榮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親信能夠到皇上的身邊,但是這個條件實在是太苛刻了,想要弄進去一個自己人根本就不容易。

朝廷中的大臣同樣接到了這份聖旨,雖然上麵是皇上的玉璽,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皇太後的意思。

聖旨上說要各位大人也積極推薦人才,可是皇太後這一次並不是要找一個太傅,或者是在翰林院弄一幫老學究進行研究,而是要成立“國情谘詢院”。

聖旨上說所有的國情都要由這個國情谘詢院參考商議,這樣就等於架空了這些朝中的大臣,他們怎麼肯把權利交到別人的手裏。

“皇上,推薦西學士一事眾位大臣都表示讚成,但是成立國情谘詢院一事恐怕操之過急,各省推薦之人雖然確實又真才實學,但畢竟經驗尚淺,貿然處理國事恐怕對朝廷不利。”醇親王畢竟是皇帝的生父,眾人都覺得由他來反駁皇上最合適。

“開設國情谘詢院勢在必行。”皇上沒有給自己的生父麵子,他在慈禧和西洋老師的教育下已經學會了如何像一位王者一樣思考問題。他直接回絕了醇親王的提議,沒有給這些人一點緩和的餘地。

慈安在後麵欣慰的點了點頭,皇帝終於有了他該有的氣勢,聖旨一旦頒發就不可以有任何的改動,隻有這樣才能體現威嚴這兩個字。

“皇上,臣等是為大清考慮,皇帝年少有些事還是仔細考慮為好。”醇親王平時為人和善,可是這個時候看著這個不聽話的孩子竟然也有些著急了,他並不反對引進西洋事物,但如果處處跟西洋人學習,豈不是丟了大清的根本。

“皇叔不必心急,朕這麼做自然是有這麼做的原因。”皇上聽到醇親王有些冒犯的話反而微微一笑,他從龍椅上站起來細心為各位大臣解釋。

“這些年大清可以繁榮昌盛,離不開各位大臣的功勞,但是大家常年待在這朝廷之中,對民間發生的事情也隻是聽屬下的人說而已,傳話之中難免有失偏頗。

而各省的西學士來自民間,對民間的事情最為清楚,以後的朝廷中事依然由朕和各位大臣一起討論,不過在結果正式實施之前,需由這個國情谘詢院審查是否可行,否則的話就要修改或者暫停。”

皇上在朝堂之上滔滔不絕的說著他的想法,除了慈安在後麵頻頻點頭之外,大部分人是根本就沒有聽懂,他們很詫異皇上最後的說法,連聖旨都要由這個國情谘詢院審查,難道他們的權力比皇帝還大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所謂船能載舟亦能覆舟,朕不過是想多了解百姓的生活,皇太後也已經答應用俄國支付給大清的款項建設民生,隻有民強,國才能強。”

醇親王不再說話,他向皇上行了一個禮,默默的退回到原來的位置上,皇上揚起了手繼續問到,“誰還有異議?”

皇上的話讓朝廷下的各位大臣都陷入了沉思,他們雖然沒完全明白皇上的意思,但是他們明顯感覺到皇上已經不再是過去的皇上,他還已經有了自己不可撼動的想法,逐漸走向了一位君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