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達妃(1 / 3)

幾乎是在朱允炆和林沐風帶著神機營大軍浩浩蕩蕩離開棲霞山返回京城的同時,朝廷使臣方孝孺在數百軍士的護衛下也趕到了位於山東兗州府城外的軍營。

兗州地處魯西南平原,東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有“九省通衢,齊魯咽喉”之稱,戰略位置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埠”,三國時期曹操曾長期屯兵兗州。自前日起,朱棣的大軍就開進了兗州境內,公然在兗州府城外駐紮下來。兗州知府孔德旺心下惶然,不知所雲,隻得出城拜見朱棣。

雖然朱棣聲稱隻是要進京赴喪,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燕王此番心懷叵測。如果單是赴喪,又何必舉重兵前往。孔德旺不敢怠慢,一邊暗中派人向京城通報,一邊與朱棣虛與委蛇。

朱棣在兗州停下,似是也有試探朝廷動靜的意思。畢竟,他雖然決心謀逆已久,但朱元璋的突然駕崩,也讓他有些措手不及,準備不足。而且,他還擔心,自己這個雄才大略的老爹早就留下了“殺招”來對付自己。要知道,朱元璋在世時,可是經常流露出要收拾燕王一脈的意思。要不是燕王手握重兵,又防守著大明北邊的邊塞門戶,恐怕朱元璋早就對他下手了。

十多萬大軍的營寨占據了方圓數十裏的平原地帶。燕軍營盤連著營盤,布局整齊有序,旌旗招展,士氣昂然,即便是方孝孺看了也不禁暗暗讚歎,“這燕王朱棣果然帶軍有方,很不簡單。燕王軍是一支驍勇善戰之師,真要篡位作亂,怕是朝廷軍隊的勁敵啊!”

聽說朱允炆派使臣前來,朱棣心中冷笑。屏退帳中諸將,他獨自留在帳中,身後隻有幾個侍衛。方孝孺乃是大明有名的大才子,飽學儒士,朱棣當然也知道他。不過,在他看來,方孝孺不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罷了,有才固然有才,但也酸腐之極。

方孝孺施施然獨自走進大營,前去拜見朱棣。他雖是一介書生,但麵對凜凜甲兵,也毫不畏懼。

方孝孺走進朱棣的大帳,深深望了朱棣一眼,然後掏出朱元璋的遺詔,朗然道,“先皇遺詔在此,燕王朱棣接旨!”

朱棣淡淡一笑,也沒下跪,隻躬身下去,“兒臣恭受父皇遺詔。”

半響卻沒聽見方孝孺宣詔,不由愕然抬頭,卻見方孝孺麵色漲紅憤憤地望著他。朱棣沉聲道,“正學先生(方孝孺號),如何不宣詔?”

“燕王殿下,先皇遺詔在此,爾竟敢不跪!置先皇威嚴何在,置大明皇權何在?”方孝孺高舉朱元璋的遺詔,厲聲喝道。

朱棣一怔,很多年了,除了朱元璋之外,沒有人敢用這種口氣跟他講話了。他壓根就沒想到,方孝孺一個翰林學士,品階不過三品,卻敢公開“教訓”他。朱棣還沒反應過來,朱棣身後的一個貼身侍衛勃然大怒道,“放肆,膽敢對燕王殿下如何無禮!”

方孝孺冷笑一聲,再次高舉朱元璋的遺詔,大聲喝道,“先皇遺詔在此,請燕王殿下跪下接旨。”

朱棣麵色一變,擺了擺手,緩緩跪倒在地,“兒臣接旨!”

“……”方孝孺緩緩念完遺詔,這才收起遺詔,長身一禮,“下臣翰林學士方孝孺,拜見燕王殿下!”

朱棣淡淡一笑,“罷了,免禮。”

方孝孺起身來望著朱棣,“燕王殿下,先皇遺詔,諸藩王不必入京哭臨。皇上有旨,燕王鎮守大明北塞,事關大明安危,還望殿下早日領軍回返北平,以免韃靼人和瓦剌人趁機窺伺中原!”

朱棣沒有說話,隻是大步走到帳口,冷笑一聲,“正學先生不妨回京告訴我那允炆侄兒,本王是先皇親子,先皇駕崩,本王理當親往哭喪。至於北塞外敵,本王早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