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林沐風與柳若長小酌了幾杯,美美地睡了一覺,一直到第二日的上午紅日高懸方才起身洗漱。
從客棧的二樓下來,在大廳裏獨自要了一些飯食吃了,便準備繼續出去閑逛。柳若長一早就去了秦淮河上的某一艘歌舫,去會他這幾日迷戀上的一個歌姬幽蘭去了。
剛出得客棧的大門,便見對麵秦淮河畔的一棵垂楊柳樹下,朱嫣然依舊是那幅熟悉的藍衣公子哥打扮,明眸皓齒,沐浴在朝陽的霞光下,迎著秋風盈盈站在那裏,身後恭立著兩個帶刀身材雄壯的黑衣武士,估計是宮裏的大內侍衛。
林沐風腳下一滯。
“沐風!”朱嫣然展顏一笑,招了招手。
林沐風內心苦笑,但卻不敢怠慢,急急上前躬身施禮,低低道,“林沐風拜見公主殿下,公主殿下金安!”
“行了,我微服出宮,難道就是來圖你這一拜嗎?你進京也數日有餘了,我今兒個抽身出宮,想要你陪我去城外的燕子磯一遊,你可願意?”朱嫣然探手扶起他,微嗔道。
“沐風遵命。”
……
燕子磯位於南京郊外的直瀆山上,麵臨滔滔長江之水。磯石北麵,東北和西北三麵懸絕於江,隻有南麵於江岸陸地毗連。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麵臨空,遠望若燕子展翅欲飛而得名。
所謂直瀆山,號為山,其實也就是數十米高。朱嫣然與林沐風信步而行,談笑著登上了燕子磯。燕子磯上,有朱元璋親筆題寫的“燕子磯”三個大字。當年朱元璋南下集慶時,就是從這裏登陸。觀音閣旁的懸壁上,原有鐵索穿石而掛,是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係舟之處。而觀音閣旁的平台,民間傳說是皇後馬娘娘的曾在此梳妝,因而得名梳妝台。
林沐風與朱嫣然避開紛擾的遊人,從燕子磯頂來到這清幽的梳妝台上,腳下就是滾滾的長江水,浩浩蕩蕩,一瀉千裏,蔚為壯觀。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每次到這燕子磯上來,我都被眼前這雄壯的美景所驚歎,每次都如是——隻是今日有你為伴,這心裏覺得敞亮的很。”朱嫣然迎風站著,指著身下波濤洶湧的長江水,朗聲道。
“片石撼江皋, 水激磯頭影動搖。閱盡興亡千古事, 蕭蕭, 往日英雄不可招。一劍倚天高, 恐有蛟龍起怒濤。鐵鎖都應攔不住, 滔滔, 和雨和風卷六朝。”林沐風頭一次登臨這名噪天下的燕子磯,美景在前,心情也頗激動,情不自禁地低吟起清代詩人趙維烈的《南鄉子•登燕子磯》來。
“好詞!”朱嫣然眼前一亮,輕輕讚了一聲,望向林沐風的眼神中又多了幾分愛慕之色。林沐風知道她心裏在想著什麼,臉色微微一紅,低低道,“此令非我所作,乃是——乃是前朝一位詩人所作,今日適逢其會有感而發,倒讓公主見笑了。”
“自那金陵詩會之後,你的才名動天下,你又何必矯情呢?”朱嫣然轉頭一望,正要說什麼,卻呆在了那裏。
“歐陽狗賊,納命來!”一聲高亢的斷喝聲傳過。
林沐風也側頭望去,不遠處的燕子磯頂部,遊人騷亂起來,有的沿著原路奔下磯石,有的哆嗦著身子伏在磯石間的縫隙中,一個黑衣蒙麵人手持一把鋒利的寶劍橫空飛躍過去,在空中劃過一道善良的黑色弧線,劍鋒隻刺向被一個隨從護衛在身後的紫袍青年。
紫袍青年麵色蒼白,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後倒去。他的隨從拔出佩刀奮力向黑衣蒙麵人刺來的劍鋒擋去。
鐺!火花四濺,黑衣蒙麵人的劍鋒被擋了一擋,身形不得不落下地來。十餘個揮舞著鋼刀的侍衛摸樣的隨從從磯石各處蜂擁而至,將黑衣蒙麵人團團圍在其中。
黑衣蒙麵人怒吼著,揮劍左擋右刺,雖然處在包圍圈中卻還是遊刃有餘,但畢竟對方人多勢眾他奮盡全力也衝不出去。眼睜睜地看著紫袍青年被幾個侍衛護衛著漸漸退到了磯石底下,他仰天長嘯一聲,奮力擋開砍殺過來的刀鋒,身子原地竄起,在空中一個斜衝,整個人像斷了線的風箏一般向磯石下的長江中落去,轉眼間就被滾滾的江水吞沒。
梳妝台上,朱嫣然的兩個侍衛緊張地奔跑過來,將朱嫣然和林沐風護在了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