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2 / 2)

後將州改名為範陽府。府這個級別便等同於後世地直轄市。跟此時地道以及日後稍大些地行省級別等同。直接受政務院地領導。享有府級別地有範陽府、大名府、東平府。這三地為盧俊義地龍興之地。而作為經濟、文化中心設立地還有開封府、西安府、江寧府。當然作為都存在地洛陽也自然設置洛陽府。

自此平燕道含有平州、薊州、檀州、燕州、平蒙州、蔚州等六州。

將應州地龍山以西部分劃入朔州境內。將武州也並入朔州。從而朔州治所朔陽。轄有金城、河陰、馬邑、神武諸縣。後來又設立了平魯、偏關、五寨、寧武等縣。撤銷天德軍。並入雲內州。治所設在固陽。豐州治下振武、富民、武川諸縣。盧俊義將原本地圖上地蒙文地名全部改為漢民地二三個字地地名。撤銷河清軍、金肅軍、寧邊州。並入東勝州。東勝州治所改為河濱。轄有河清、金肅、榆林等地。遼國地西京大同府降格為雲州。將弘州、德州一並並入。轄有宣德、大同、長青、天成、懷仁等地。

如此一來。雲朔道則含有朔州、雲內州、豐州、東勝州、雲州。

再加上已在河北東路地瀛州、莫州,燕雲十六州已經盡數被齊軍占領並做了編製。

與此同時,黃河兩岸的齊軍在盧俊義地統籌調度下,也迅速地平定了河南河北地區。

河北兩路,對盧俊義來說,那是具有相當良好的群眾基礎,再加上這兩路抗金意識極為熱烈,而盧俊義又是乘勢而起地抗金滅金英雄,所以盧齊政權很快就得到了河北兩路的熱烈響應,可謂傳檄而下不費吹灰之力。盧俊義將後為山西省地河東路改名為山西道,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便改名為河東道和河西道。

原來宋遼邊境上作為兩方防守要塞的大小城寨都盡數撤銷,一些為了邊境防禦特設的行政區域“軍”都撤銷並入附近州縣。保定軍和信安軍撤銷,並入霸州,治所文安,轄有霸縣、信安、保定、大城諸縣。乾符寨以北的滄州地區劃為清州治下,清州治所青縣,轄有靜海諸縣。公元089到1年之間的黃河故道將山東跟河北分開,滄州治所清池,轄有鹽山、南皮諸縣。將莫州撤銷,並入雄州,雄州自此轄有容城、歸信、任丘諸縣。將廣信軍、安肅軍、永寧軍、順安軍撤銷,並入保州,保州自此有遂城、安肅、保塞、高陽、博望等縣。定州轄區不變,治下有唐縣、曲陽、望都、安喜、新樂、無極諸縣。真定府改名為真州,治所真定,轄有行唐、平山、井|、欒城、元氏、稿城諸縣。撤銷祁州,並入深州,深州自此轄有蒲陰、深澤、鼓城、饒陽、安平、束鹿、武強、靜安諸縣。河間府改名為河州,轄有束城、河間、樂壽、肅寧、交河諸縣。

趙州轄區不變,治下有平棘、高邑、寧晉、柏鄉、臨城、隆平、讚皇等縣,治所寧晉。邢州轄區不變,治下有堯山、內丘、龍岡、任縣、巨鹿、沙河、南和、平鄉諸縣,治所設在龍岡。州並入磁州,治所設在邯,治下有武安、陽、永年、雞澤、平恩、肥鄉諸縣。安利軍撤銷並入相州,治所安陽,治下有衛縣、黎陽、湯陰、林慮、臨漳諸縣。懷州撤銷並入衛州,治所新鄉,治下有河內、修武、獲嘉、汲縣、共城諸縣。永靜軍和恩州撤銷並入冀州,治所棗強,治下有衡水、武邑、信都、南宮、清河、曆亭、武城、東光、將陵、阜城、吳橋諸縣。

大名府的夏津、臨清、宗城劃入博州,撤銷開德府,將開德府黃河以南部分劃入濮州,黃河以北劃入大名府,大名府直屬政務院管轄,轄有館陶、冠氏、魏縣、成安、元城、南樂、朝城、觀城、濮陽、臨河、清豐、內黃諸縣。

女真人南下對宋境的禍害主要是在山西、河北以及京畿一帶,女真人敗亡後,這三個地區的後遺問題頗多,尤其是河北,大部分廂軍都可恥地做了漢奸偽軍。雖然這些偽軍在女真人敗亡後都見風使舵地又歸順了盧俊義政權,但盧俊義不打算原諒這些偽軍,當然主要是那些廂軍將領,清除漢奸貶斥全家為奴隸的整肅運動在一年後轟轟烈烈地展開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章節更多,支持&&!)

如果您覺得《宋之梟雄盧俊義》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