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1 / 2)

淪陷、兩帝被俘、齊軍大破金軍、二帝被女真人義奉詔繼位的消息在齊國特工的運籌下,接連不斷地傳到原宋境的各個角落。

原趙宋政權的大部分官員見趙宋王朝已經後繼無人,現在是盧俊義的天下,便都紛紛向前來攻取的齊軍將領和隨之而來的齊國政務院特派接收的官員獻出城池,有極少數趙宋腐儒官員依然將盧俊義的政權視為流寇,結果遭到無情的征伐。

在剿滅女真殘部後,盧俊義近衛軍和禁衛陸軍第六軍方百花部一起平定河北兩路,而跟隨盧俊義一起圍剿女真部的各路大軍都派到各地繼續平定宋境,種師中率西北軍前去平定西北兩路,蘇定部前去平定河東路,而第四軍王寅部前往河南協助王棣、徐寧、楊誌等平定河南地,第七軍杜_部和第九軍部在李應、扈成的十萬警衛軍協助下迅速平定荊湖北路湖北,然後入川平定四川,並伺機進軍大理。

盧俊義的近衛軍在平定河北兩路後,在大名府稍作整頓後,留方百花軍在河北兩道鎮守,盧俊義率軍返回山東,平定原京東西路,將濟州城縣並入東平府,東平府獨立出來做為直轄府,轄有陽穀、平陰、東阿、汶上、鄆城、壽張、肥城諸縣,當然還有一個直轄的梁山寨。

興仁府和廣濟軍撤銷並入濮州,濮州便轄有範縣、甄城、雷澤、臨浦、南華、澤、定陶、濟陰、宛亭、東明諸縣。單州地山縣並入徐州,單父、魚台、成武縣並入濟州,濟州便轄有成武、單父、魚台、金鄉、任城、巨野諸縣,升格為濟寧府,為魯西道府。

應天府降格為商州,轄有楚丘、虞城、下邑、宋城、穀熟、寧陵諸縣,並入河南道。開封府大範圍縮減編製,原屬於開封府的酸棗、陽武、長垣並入滑州,滑州另外還轄有)城、韋城、白馬諸縣,再合並原屬於開德府的衛南縣後,滑州變成大州,隸屬於魯西道。

開封府的陵、扶溝、太康諸縣並入陳州,陳州又擴下淮東路州的鹿邑縣,再加上本來的西華、宛丘、商水、南頓、項城,變成了一個大州,隸屬於河南道。開封府便隻轄有開封、封丘、中牟、蘭考、祥符、尉氏、通許、縣、陳留諸縣。孟州合並懷州並做孟州,入山西道治下。整編後的河南道轄有鄭州、許州穎昌府,因轄有許昌、汝州、陳州、商州、蔡州、潁州、唐州、鄧州、信州信陽軍。

京師為洛陽府,洛陽府便轄有河陽、水、鞏縣、永安、登封、潁陽、長水、永寧、伊陽、壽安、福昌、池、新安、河清諸縣,這些縣都依托山水地形修建為軍事要塞兼文化、經濟的衛星城市,將洛陽城本身的壓力化解掉。

經王、楊誌、徐寧率領的十萬汴梁誌願軍以及王寅五萬人馬數月平定,河南道、洛陽府、開封府都完全歸屬盧俊義證券之下。

原來宋境內地京西南路的金州劃入永興軍路,整編的永興軍路改名為陝東道。而原京西南路的房州、襄州、隨州、州都並入荊湖北路湖北道,原來荊湖北路的歸州跟峽州合並共稱峽州,荊門軍撤銷並入江陵府而江陵府改稱荊州,漢陽軍和鄂州的武昌、江夏合並共稱為武漢府,為湖北道地府,而江漢道撤銷,黃州並入湖北道,而江州則並入江西道。

禁衛陸軍第七軍杜_部、第九軍部。還有李應、扈成地十萬警衛軍協助下。荊湖北路迅速平定。隨後這四支部隊在杜_統一領導下從房州入川。

而王進將江漢道、江蘇道地警衛軍進行整合。從中挑選出五萬精銳。組成禁衛陸軍十六軍。由欒廷玉統領。其他四將為韓滔、項充、龔旺、解珍。秦明升任第三軍第二師師長兼第三軍副軍長。第四師師長有呂方升任。第三軍王進麾下現有秦明、司行方、呂方、勝四將。協助王進和欒廷玉大軍地水軍為水軍第二軍劉夢龍部。劉夢龍有楊林、卜青、狄成、翟源四人相助。五萬精銳水師。這十五萬人馬勢不可擋。一個月內拿下江南西路江西。拿下江西後。將此地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將洪州一分為二。華林水以西地武寧、分寧縣與筠州地新昌、上高諸縣合並一起。並稱寧州。而洪州將江州地建昌縣、筠州地高安縣並過來。再轄有靖安、奉新、南昌、豐城、進賢諸縣。為江西道地府。

因之後每個道地治所所在地即道會是一個道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了凸顯此地重要性。都設為府級不過

大名府、範陽府、洛陽府、開封府、西安府等一級都是二級府。如洪州便改名為南昌府。山西道府便是太原府。江蘇道府便是江寧府。幽燕道府燕州後改為北平府。如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