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誌向
“愛卿,你看看這道奏章!”皇帝趙頊微笑著將一本奏章徑直遞給王靜輝。
昨夜下了一場大雪,把正沉浸在春節歡樂中的汴都裝點的銀裝素裹,王靜輝本來還想好好睡個懶覺,自從他來到這個時空後,睡眠成了最令他苦惱的事情,每天隻有兩個時辰的睡眠猶如一塊精準的時鍾,說是睡懶覺,不過是他賴在被窩中不肯出來罷了,睡是睡不著的。
不過就這賴床的資格也被皇帝的催促給打碎,他不得不穿戴好乘車入宮麵聖,和每次進宮不一樣,王靜輝把他的錢包裝的鼓鼓的,從皇宮門口的侍衛開始,進入皇宮後他每見到一個人都會發一個紅包,弄得所有見到他的宮內侍衛、太監、宮女等都眉開眼笑。換做旁人可是不敢這麼做的,但是王靜輝卻是不在乎,敢公開對皇宮內的人發紅包,估計自大宋立朝來除了皇帝之外還沒有誰這麼做過,王靜輝就這麼一路紅包一直發到皇帝趙頊的麵前,弄得皇帝趙頊都有些哭笑不得。
王靜輝打開奏章後仔細看了一遍,原來這本奏章是麻逸島總督蔡容上奏,蔡容是熙寧六年的探花,是華英書院出身,早在書院就讀的時候,蔡容的學識就深受書院各位先生的讚許,並且在《梅雪》、《大宋明鏡報》上有多篇有價值的文章發表,而書院學刊上所發表的文章就更多了。
當初蔡容的表現也曾引起過王靜輝的注意,但是真正讓王靜輝記住他的是蔡容在科舉考試榜上留名後,專門拜訪過王靜輝——蔡容希望王靜輝幫助他前往麻逸島為官!有人希望到南洋為官,這還是王靜輝第一次聽到。在王靜輝的影響下他名下的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的學生一旦科舉考中之後,有很大一部分到南方為官,這在宋夏戰爭結束後又有所改動,兩大書院的學生也有很多人到西北為官,但是卻從來沒有一個人主動去南洋。
王靜輝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那天蔡容來駙馬府拜會他的場景,以前他到華英書院去講學的時候,蔡容也多次旁聽過他的課,不過當時蔡容留給他的印象還是非常模糊的,隻是一個典型的青年學子模樣,但是經過一番談話後,尤其是蔡容主動提出希望能夠到麻逸島為官的時候,王靜輝才真正記住了他。蔡容給王靜輝留下的印象非常好,這不得不讓王靜輝想起了十年前的歐陽發,同樣是心懷高遠誌向的年輕學子,也一樣不追逐名利心地單純的很。
“克劍,以探花的名次足可躋身館閣,三四年後得聖意出缺,十年以後不難再返回汴都開封就任六部之中,二三十年後若是運氣好的就是拜相也未必不可能……”王靜輝對蔡容說道。
“先生,學生是在看了許多先生所寫的文章後才想到去南洋的,正如先生所說‘南洋之地固然據大宋甚遠,但是其物產豐富,實為大宋之命脈……’到現在為止我大宋歲占領了麻逸島和硫球,硫球都已經由樞密院派專人治理,為何比硫球更為重要的麻逸島在劃歸我大宋六年之後朝廷仍為何未派官員管理?學生讀過所有能夠找到的麻逸島資料,得知麻逸島上有我大宋最需要的銅、金、銀、木材還有大量可以種植水稻的高產良田,這麼一塊重要的土地若是沒有人去管理,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難得克劍有如此深遠的眼光,誠然如你所說,麻逸島對大宋的意義非常,隨著時間的流逝麻逸島的地位會日漸凸現出來,不過那裏現在還是處於原始狀態,島上除了我大宋的軍隊和俘虜之外,便隻有尚未開化的土人。我大宋百姓都視南疆於畏途,那是因為南方瘴癘橫行,可是麻逸島的生存條件比南方還要惡劣……”王靜輝如實說道,其實蔡容能夠想到這點兒他已經非常滿意了,他甚至有心把蔡容安置到兩浙路去擔任一段時間的官員,然後憑借他的力量輔助蔡容做出一番功績後再調回汴都委予重任。
“以學生之見麻逸島的事務主要是由駐守將領在維持,他們可能對打仗很在行,但是在建設上麵卻並不適合。麻逸島現在的條件是比較艱苦,但是其地位在我大宋來說卻是很重要。學生聽聞朝廷有心要大舉擴建麻逸島上的三座銅礦,如果沒有專門的人來統籌指導的話,那中間必然會產生驚人的浪費不說,在規劃建設上也會出一定的問題。學生在書院讀書的時候,除了書院要求的課程之外,還選修的數科、物科和醫科,這三門課程都得到了甲等成績,學生以為自己所學最適合在麻逸島。”蔡容說道。
經過一番長談之後,王靜輝最終還是接受了蔡容,並且聯名王安石保舉了蔡容為麻逸島總督,並且有權對渤泥事務做出處理。蔡容到了麻逸島後果然不負眾望,將麻逸島的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朝廷原定計劃內擴建三座礦山及其冶煉設備作坊的工期也在他的協調下進展迅速。當然蔡容能夠在麻逸島幹得有聲有色這離不開王靜輝在背後的支持,在擴建礦山和作坊的工程中,王靜輝就在兩大書院招募了大批技術人員去支持蔡容,並且在奴隸的供應上也盡量保證麻逸島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