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議事
既然連樞密使富弼都成立帝國軍事參謀部的建議都沒有什麼異議,其他幾位文官更是說不上話了,宰輔韓琦由於當年自己對待狄武襄的問題上心中有愧,有了這個軍事參謀部,可以很大的避免狄武襄事件的重演,再加上提出這份策論的人正是在自己的義子,他當然不會提出反對意見。
英宗趙曙見這幾個朝廷重臣都同意建立軍事參謀部後,也滿意的點點頭,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了。剩下關於參謀部的結構和功能,王靜輝的策論中都有詳細的記述,他們根本不用費心在那裏瞎琢磨,審議了其中的款項沒有什麼違背大宋傳統的問題後,便原則上以這個策論所提出的框架準備著手建立軍事參謀部了,不過在此之前當然會在後天的紫宸殿百官議事的時候把這個消息拋出來,有了這幾位重臣的同意,其他大臣也說不出什麼,通過那是肯定的。
既然成立帝國軍事參謀部已經成為定局,那這個新成立的機構最高領導便是還在汴都開封家中歎氣的郭逵了,參謀總長的位置非他莫屬。當初就是因為英宗趙曙貿然啟用郭逵出任樞密副使,才使得他成為文官眼中的靶子的,差點兒把他逼向第二個狄武襄,英宗趙曙對此也是心懷歉意,這個位置當然屬於他了。
領導參謀部的參謀總長在大宋軍方的地位僅次於樞密副使,雖然隻是對皇帝、樞密使、宰相三人負責提供軍事分析,權力有限的很,但這個職位對於從邊疆立功調回汴都的將領們來說,更是一種榮耀,除了少數人喜歡當個知州、判官、節度使外,大多數還是希望能夠在軍事上一展所長,繼續和軍隊保持聯係。在這些立功將領的眼中,參謀總長或是能夠進入軍事參謀部,這是對他們統兵能力的一種肯定,盡管現在看起來這個參謀部更像養老院。
福寧殿議事後,在家中的郭逵很快便得到了他即將出任第一屆帝國軍事參謀部參謀總長的職位的消息,心中喜不自勝,這樣的結局對他來說是最為美妙的,打了勝仗被削職在武將心中是很受打擊的,盡管他知道參謀總長沒有什麼權力,但地位卻是樞密副使,名聲上可比出任渭州判官要強得多,這也是大宋壓製武將的傳統,在這點上他還是非常清楚的。
郭逵當然知道這個成立軍事參謀部的設想是駙馬王靜輝所提出來的,想到駙馬,他現在也是非常關注,因為自己和同樣要出任副參謀長的陸詵能夠在西北宋夏交戰的時候,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勝,這中間沒有王靜輝改裝的武器,是十分困難的。畢竟還是屬於冷兵器作戰時代,王靜輝所改良的大威力火器在郭逵等將領的眼中還是遠不如高速發射的床弩威力大,盡管西夏皇帝諒祚最後是被地雷給炸死的,但沒有操作簡便,發射速度快的床弩,大順城很難麵對幾萬西夏精兵幸存下來。
在得知自己的命運沒有什麼大礙後,郭逵現在最想做的便是和身在楚州的王靜輝取得聯係,看看這位駙馬爺心中還有什麼好東西沒有貢獻出來,當初王靜輝給他這幾件東西的時候,那種“擠牛奶”的痛苦經曆,到現在還讓人想發笑。
福寧殿議事討論的不僅是王靜輝再次提出建立帝國軍事參謀部的問題,還有另外一項——青苗法,這是王靜輝專門為拖延王安石而準備的。王靜輝知道英宗趙曙早就對他的參謀部設想表示同意了,唯一的顧慮便是樞密使富弼不願意看到樞密院的職能被分割,會以辭職來抗衡,所以在重新修訂參謀部職能的時候,再次削減了他設想中參謀部職權,以降低富弼反對的可能性。王靜輝知道富弼歲數已經很大了,再加上他曾經在濮議當中和英宗趙曙與宰輔韓琦唱對台戲,如果不是考慮到富弼巨大的政治聲望,他的辭職會是趙曙非常樂意見到的。
王靜輝希望等到富弼離開樞密院後,再找機會加強參謀部的職權,盡量完善參謀部的職能,讓它發揮更有效的作用。到時候沒有富弼這樣強勢的政治人物來阻擋,這樣參謀部的進程會更快,而現在也隻能暫時充當“養老院”,來收容那些文官眼中容不下的武將了。
王靜輝寫的關於青苗法的“非正式”奏章,還有後麵附上的關於帝國現今經濟狀況的分析,這些讓當初接到信件的潁王趙頊欣喜不已——王靜輝當上駙馬後,很少這麼大方的。當他仔細閱讀後,又產生了很大的疑惑,對於借助商人的力量來達成治國目標的可能性,他心中存在著巨大的疑惑,不過王靜輝的策論總是能夠給他新的啟發和靈感,並且策論中對於實施方法也寫得很完善,心中雖然很疑惑,但總體看起來卻是非常的合情合理。潁王趙頊當然知道英宗趙曙把王靜輝弄到楚州當軍州事是為了什麼,但他還是希望王靜輝能夠離他近點,最好還是在駙馬府和他做鄰居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