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司馬光現在已經是參知政事了,他看到韓琦在那裏緊鎖眉頭不說話,便上前一步說道:“聖上,駙馬所上的免役法實為良法,但為什麼在楚州試行沒有問題,而在京畿路試行便成了擾民,蓋因為吏治也!臣也曾觀閱駙馬策論,駙馬對此早有預言,時至今日兩地試行結果相互對比,可知駙馬可謂老成穩重之輩。現在京畿路試行免役法所造成的民怨不可不視,臣建議聖上先停止京畿路免役法的試行,而楚州照行以觀後效,待到幾個月後沒有差錯的話,朝廷便讓駙馬上道奏章,在京畿路嚴格按照楚州的方法來試行免役法不遲!”
當年仁宗皇帝在福寧殿駕崩,擁立當時還是皇太子的趙曙為新帝,司馬光也是其中一個,他在朝中的聲望也開始崛起,英宗趙曙是不可能不考慮他的意見的,不過對於廢止免役法,趙曙的心中是很不樂意的,剛剛開始增加的財政收入和開始轉型的廂兵,這都以為著金錢,所以讓他實在很難下定決心廢止京畿路的免役法。
參知政事歐陽修說道:“臣以為現在可以暫時停止征收京畿路免役錢一個月,在這個月當中開始按照楚州試行免役法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派出檢察禦史,仔細核對重新分出鄉戶等級,然後再開始實行免役法。這樣一來可以避免擾民!”
相對於司馬光那種變向的槍斃免役法,歐陽修的建議對英宗趙曙來說顯然更具有誘惑力,尤其是旁邊的宰輔韓琦和樞密使富弼都點頭表示同意的時候,趙曙就最終拍板,讓曾公著在京畿路開始按照楚州的模式整肅,並且派遣了十名檢察禦史從旁協助,以核定鄉戶等級劃分是否客觀。
“好在免役法是王安石推出所有新法條例中還算是最為溫和的一項,要是什麼方田、均輸、市易法一出,那會死的更難看的!”王靜輝通過潁王趙頊的來信,得知了京畿路試行免役法所出現的問題,在他眼中這和王安石當初推行新法的時候所遇到的情況基本上是一樣的。
“關鍵還是吏治,曆史上王安石就是因為忽視了這方麵,以至於在曆史上備受爭議。”潁王趙頊在來信中想看看王靜輝對於京畿路發生的這些擾民事件有什麼好辦法,而王靜輝哪裏有什麼好辦法?在楚州也是靠上次水利工程中辣手處理了幾個官員後,楚州的官場風氣才好了許多,要是把自己放在曾公著那個位置上,那才是火山口呐!汴都開封集中了全國五分之一的官吏,還有無數家財萬貫的富商,在那裏行使免役法,王靜輝就是有十個膽子也不敢貿然下手,要不然連自己死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潁王趙頊想要讓他想辦法,王靜輝又有什麼辦法可想?這完全就是吏治的問題,自古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官汙吏不會因為高薪而放棄對金錢和權勢的追求,就算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也是一樣,更何況大宋現在對讀書人出身的官吏向來待遇就十分優厚,即便像蔡京等人犯了天大的錯誤,也沒有上斷頭台,所以這個時代來當官,可以算是中國曆史上官員這一職業最旱澇保收的時代了。
王靜輝知道就算自己如何受到英宗趙曙父子的重視,如果要是拿吏治開刀的話,估計也不會有什麼有效的舉動,畢竟幾個月前他就做過這樣的嚐試了。現在趙頊朝他要解決方法,王靜輝也不是神人,麵對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他也拿不出什麼好的方案。不過他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寫了一份策論,再次重申了吏治對國家穩定統治的重要性。其中大量引用了法家先賢韓非的《韓非子》中一些名句,他知道趙頊喜歡翻看《韓非子》,指著他老丈人這一代來改變這一局麵是不可能了,慢慢的滲透影響才是最適合的。
雖然王靜輝在策論中大量引用了法家的觀點,但同時也考慮到類似現在已經升職到群牧使的潁王老師王陶這樣“純儒”的存在,他也在策論中著重於以“仁道”的方式來治理吏治,並且聯想到後世貪官汙吏在死刑的威脅下照貪不誤的現狀,他更主張與其把貪官的狗頭一砍了事,不如讓貪官失去所有,令其子孫也為之蒙羞的做法,這樣更能夠震懾官吏,達到好的效果,最具體的例子便是他在楚州運用過的手段。
在王靜輝給趙頊寫回信的時候,此時的龍圖閣直學士韓維也在給遠在金陵的王安石寫信,信中除了交換朝中的動向外,著力的推薦當今的駙馬王靜輝,把他所知道有關王靜輝的事跡詳細的記述了一遍,並且由他的兄弟時任三司使的韓絳提出的役法需要變革的奏章引來王靜輝的免役法進行詳細的解說,並且認為駙馬王靜輝遠不是外界所認為靠公主駙馬的名份來取得官位的庸才,而是一個大大的人才,希望王安石能夠與他多多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