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開始(2 / 3)

“皇上,臣有話啟奏!

朱天保不待王損說話,就從旁跳出來跪下,對康熙說道。

“講!”朱天保現在還很年輕,臉上自有一股英氣,再加上學問也不錯。所以康熙對他一向頗有好感,現在見他有話,便隨口說道。

“皇上,常言說:父子相疑,舉家不寧;君臣相疑,社稷難安。臣以為,皇上對太子生了疑心。臣為太子身邊官員,不得不對皇上直言。”朱天保跪在地上。仰頭看著康熙地麵容,堅定的說道。

“你怎麼知道朕對太子生了疑心呢?你身為侍讀,膽子還真是不小。這麼說話,難道就不怕朕降罪與你嗎?”康熙瞬間就沉下了麵孔,冷冷地說道。

“忠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費迪南趁皇上對太子起疑、心中不滿之機挑動諸位阿哥自立之心,乃奸佞所為。微臣鬥膽,請皇上重重處置!”朱天保叩頭說道。

“你好大的膽!”康熙瞪著朱天保,冷冷地說道:“費迪南是奸佞?哼,朕倒是頭一次聽到有人敢這麼說。你朱天保是聽了誰地挑唆。敢這麼誹謗朝中重臣?”

“皇上。天保他太年輕……”王損也沒有想到朱天保會有這麼激烈的言辭,他討厭費老頭的那些話,可是。他卻從來沒敢輕視費老頭的功績。他知道,能在滿洲做出那麼一番成績,滿朝上下,絕對沒有另外一個人能做得到。就這一點,費老頭被稱為“國之幹臣”也不為過。朱天保斥之為奸臣,已經是犯了極嚴峻地錯誤,可是,再怎麼說這小子也是他的學生,他不得不為之求情。

“回皇上,微臣並沒有受什麼人挑唆!”朱天保沒有讓王損把話接著說下去。搶過話頭又接著對康熙奏道:“皇上,臣原來其實也是十分佩服費迪南、馬德、於中三人的才能政績。數年來更是一直觀察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想向他們學習,期望有朝一日能像他們一樣向朝廷盡力。所以,臣現在斥之為奸臣,心中之苦,難以對人述說……”

“難以對人述說?哼,可朕怎麼覺得你是處心積慮呢?一連觀察數年,難得啊……像你這麼有恒心的年輕人。這年頭還真是難找!可惜啊,要不是你是隨王損一起來的,朕今天就辦了你!……來人,叉出去!”,康熙陰沉著臉對外叫道。這十多年來,對費老頭、馬德、於中三人地任用,他雖然表麵上沒有說什麼,可心裏卻是一直引為得意之作。要知道,正是這三個人的存在,才讓他打碎並且擺脫了許多麻煩,也使得朝廷地事情沒有進一步敗壞下去,雖然依然有那麼多的麻煩,可國勢卻不可阻擋地在蒸蒸日上。這也是為什麼他多次要保住費老頭等三人的原因。可如今朱天保卻直接將費老頭三人歸為奸臣之列,這不是當著和尚罵禿子,說他沒眼光嗎?

“皇上且慢!……皇上,臣知道您不願相信臣之語。隻是,請皇上聽完臣的奏言,看看臣到底說的有沒有道理!”朱天保聽了康熙的話,見外麵走進來兩個禦前侍衛,又急忙奏道,語態十分誠懇。

“不用了!朕雖然上了年紀,可耳不聾,眼不花,還沒有那麼昏聵!所以,用不著聽你的那些廢話!”康熙一擺手,已經被兩個禦前侍衛夾起來地朱天保就被拉了出去。而在被拉到外麵的過程中,朱天保卻依然在大聲叫喊:

“皇上,費迪南諸人誘騙官員百姓趨利背義,如今江南……”

“皇上,朱天保年輕氣盛,還請您……”王損在旁看著心急,看到康熙發怒,心下更是惶恐。他哪想得到來見皇帝,彈劾個人,居然還會有這麼一出?無論是朱天保的激烈言辭,還是康熙對費老頭地偏袒,都讓他感到一陣心驚。

“你不用著急!朕沒有打算處置這個小子。”康熙歎了一口氣,又麵色沉重地看著王損說道:“朕知道你們都看費迪南他們不順眼。可是,王損啊,你難道不覺得費迪南他們也很苦麼?他們為朝廷為百姓做了多少事?可是,結果呢?沒見人褒揚,卻先受了那麼多地責難!這事放在你們自己的身上,你們受得了嗎?朝中那麼多的人都想著打壓他們,難道真地就是為了朝廷?哼,他們根本就是嫉妒!嫉妒費迪南三人才高能顯,嫉妒這三個人擋了他們升官發財的路!……他們卻沒有看到,費迪南都快七十的人了,依然在為朝廷勞心勞力;於中年過四旬。尚無一子一女傍身,由黑龍江到海參葳,再由海參葳到四川,幾乎就沒享受過一天的安穩,卻從沒有叫過苦!馬德才三十多歲,卻不得不整天為朝廷解憂,得罪了那麼多人,還得硬撐著幹下去。你們以為他容易嗎?……許多人都怪朕袒護他們,可是,如果朕不護著他們,又有誰能為他們說話?太子恐怕還巴不得他們去死吧……”

“皇上……”王損被康熙這一番話說得心驚肉跳,尤其是最後一句:太子巴不得費迪南等人去死!這話簡直就是睛天霹靂!這不是擺明了說太子為人奸邪嗎?難道,皇上真就看不上太子了嗎?沒錯,太子是犯過很多錯,可是,身為太子的師傅,他能怎麼做?難道就眼看著康熙這麼怪責太子?情急之下。王損哪還顧得許多。隻有再次朝康熙跪下,痛哭流涕:

“皇上,臣知道太子犯過不少錯。可是。您畢竟已立太子三十多年,待太子恩深義重。太子每次提起這一點,也總是感激涕零。太子常向身邊地人說,‘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卻對國家社稷沒有一點建樹,愧對皇上的教誨。,太子這話不知怎麼傳出去了,而且傳得完全變了樣。外邊流言,說太子對皇上不滿,說:‘當了三十多年太子,千古少有。’這個流言和太子的原話。不僅相差千裏而且意思相反。此乃朝中一些奸邪之人,故意製造流言,挑撥太子與皇上地關係。皇上,太子有錯,可是,他終究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在天下臣民的心中,他就是您地繼承之人。如果有變,必然會使得天下議亂紛紛,朝局大亂啊,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