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的大壽熱熱鬧鬧地過去了。
必須承認,在那一天,太皇太後孝莊是全天下眼中最有福的老太太。
太和殿裏接受皇室宗親、滿漢貴胄、文武百官的朝賀,禦花園中開千席大宴……甚至於,康熙連剛剛高中皇榜的進士們也給拽了一把,將瓊林宴跟孝莊的壽宴放到了一起,讓進士們去給孝莊叩頭。結果,這種做法在民間被傳成是另一種形式的“衝喜”,是祈福求壽的上佳手段,也使得日後不少讀書人在中了秀才、舉人之後,總是能得到不少好處。
……
不過,熱鬧總有過去的時候。
大壽後一個月,費老頭一行五人辭別康熙和已經被封為翰林院修撰的李蟠,轉歸滿洲。而跟著他們一起的,還有康熙命內務府撥派的三千戶旗人,總共一萬兩千餘人。這些人是奉命跟費老頭一起去奉天開荒的,而且,為了不惹人反對,也讓這些旗人不敢抗命,康熙在聖旨裏指出這些人是:“為太皇太後經營莊園”。也就是說,這些旗人如果不願意去滿洲,那不是不想為太皇太後孝莊效力,也就是等於想讓皇帝心裏不爽,那是比得罪皇帝本人還要嚴重的罪行,也就差不多是找死沒商量了。
所以,這一萬多旗人,除了幾個家裏頭關係硬的在臨走之前東托西求終於得以免除此次“徭役”的之外,絕大多數,都老老實實的跟著費老頭一起回到了奉天。
而這些人前腳走著,北京城裏的內務府就忙成了一鍋粥。
為這些人購置農具、糧食、牛羊馬匹的活計可實在是不輕。尤其是購買的清單是費老頭出具的,所以,對內務府的官員們來說,這就更加不好辦了。
因為,費老頭出具的清單裏麵,不僅有物,還有人!木匠,鐵匠,手飾匠、裁縫匠、泥瓦匠、郎中……反正隻要是有這種行業,費老頭差不多都點明要了一些,尤以木匠和鐵匠最多。於是,最後一劃拉,拖家帶口的,三千多口子漢人也跟著到了奉天。
這麼著又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好不容易把事情都弄得差不多了,知情人在瞅著其他地方的同時,也把不少的注意力分到了奉天。
可是……費老頭卻在這個時候沉寂了下來。
……
“費大人,這可怎麼辦?那些旗人……簡直就是,唉!費大人,他們連作種的糧食都吃了,這奉天的庫存本來就不多,明年難道還要朝廷撥糧來嗎?佟大人他也不管一管。”楊中訥,新科傳臚,也就是二甲第一名,被費老頭朝康熙要來當了奉天府治中,正五品銜。他口中的那個佟大人可不是佟國維,而是和他一起來奉天的,佟國維的堂弟佟保,領的是正四品的奉天府丞。
本來,楊中訥身為傳臚,按照慣例是出任翰林院編修,那不過是個正七品的官,而且還隻是個閑散的職位,根本就不可能跟五品治中相提並論,而且,他現在是此次恩科中,目前出任官職最高的,可以說是同窗第一人,就連頗受關注的李蟠也隻是當了個從六品的翰林修撰,比他還差著三級呢。所以,對把他要來的費老頭,楊中訥是打心裏感恩戴德。
“吃得那麼快?他們不是有口糧的嗎?”
“口糧是有,可是,這些人在路上就把口糧給賣了大半,如今,吃的不夠,當然就吃糧種了……”楊中訥急道。他實在是想不明白,這些旗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早就聽說旗人蠻橫,現在他終於明白了,這哪裏是蠻橫?根本就是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滾刀肉!
“嗬嗬,別急嘛!中訥,我向皇上把你要過來,主要是想讓你來協調那些漢人的問題的,至於這些旗人,嘿嘿,本官自有應對之法!……”費老頭嘿嘿笑道,根本就沒把楊中訥所說的話放在心上。
“費大人,您難道已經有了法子?那您就說一說吧,別讓下官等得心急了。”楊中訥說道。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啊……中訥,最近來奉天的漢人人數已經達到了多少?”費老頭笑了笑,正色問道。
“加上那原本跟著咱們來的匠人之家,如今已有近萬人……”楊中訥說道。
“近萬人?嘿嘿,果然不出我所料……”費老頭得意地笑道。
“費大人,您早就知道?”楊中訥睜著兩隻不算小的眼睛,直愣愣地朝費老頭問道:“難道您早就知道這些旗人後麵會有漢人跟來?”
“不僅後麵,就連前麵、裏麵,也都有漢人跟過來……”費老頭笑道。
“下官不明白!”楊中訥說道。
“不明白?那你就得多想想了……這些旗人,懶了幾十年了,說是回屯?他們又哪裏有幾個會種地的?可是,雖然人懶,這些人的腦子卻不懶,對於如何偷奸耍滑,他們幾乎個個都是行家裏手啊……”費老頭歎道:“皇上撥出那麼多田地供他們耕種,可是,這些田地裏麵最後是誰在勞作?……是漢人!可是,那是在京城。如今皇上讓他們回奉天來種地,這裏可沒多少漢人啊!就算有,也大多已經入旗,而且都是奉天諸貴胄的旗下,他們又怎麼可能使喚得了?所以,他們中就必定會有人去想辦法來逃過這場‘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