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章 仇富的背後(2 / 2)

就在這種情況下,張三家卻和衙門狼狽為奸,瘋狂屯糧。

短短兩個月就把糧價抬高了三百倍。

他們還帶人拉倒橋墩,破壞路麵,一直挖出三十多裏,刨出上千個土坑,隻為阻擋朝廷的賑災糧車進城。

有看不下去的人自發組織起來去修橋補路,卻被衙門以“意圖搶劫賑災糧”為由,下了大獄,還沒等到朝廷的判決就莫名死在了獄中,最後不了了之。

百姓們哀鴻遍野,伏屍百裏。

張三家卻掙的盆滿缽滿。

為了堆放銀子,張三家不得不又買了五座大宅院。

蝗災過後,他家一躍成了當地最大的地主,全縣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成了他家的私產。

你和僥幸活下來的災民全都淪為佃農。

辛辛苦苦一整年,七成的糧食都要拿來交租,剩下的三成裏還要應付朝廷的徭役賦稅。

你們從年頭忙到年尾,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卻連一個銅板都攢不下來,永遠沒有贖回土地的希望。

看著曾經連請三個先生都教不會一個“丁”字的張三,如今春風得意,生活更加奢靡,你握鋤頭的手都忍不住顫抖。

你想不通為什麼自己努力讀書、努力開店、努力種田,日子卻越過越慘。

而張三呢?

明明什麼都沒幹,整天遊手好閑,揮金如土,日子卻越過越富。

花錢速度甚至遠遠趕不上他們家的賺錢速度。

彈指一揮間,十年光陰轉瞬而逝。

經過沒日沒夜的打拚和省吃儉用,外加一些機緣巧合,你總算湊夠了銀兩,再次盤下那間賣驢肉火燒的小店,回到了最初的起點。

而張三也接手了他們家的產業,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商。

現在的他褪去了當年那副吊兒郎當的紈絝模樣,擺出了一副儒雅的姿態,成了縣裏最受歡迎的座上賓。

他還和十裏八鄉的書生學子們打得火熱,經常給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送錢送糧,噓寒問暖。

每月初一十五還會開倉舍粥,賑濟窮苦百姓。

於是乎,他的口碑也隨著財富與日俱增。

人們對他的稱呼從張三慢慢變成了張財主、張員外,再變成張善人、張大爺。

姿態越來越恭敬,語氣越來越崇拜。

為了出行方便,張三花錢建了一座橋,又修了幾十裏的路。

竣工那天,連縣太爺都親自到場表示感謝。

書生們寫詩的寫詩,作賦的作賦,窮盡腦汁表彰著張大善人的豐功偉績。

有些百姓更是感動的涕淚橫流,嚷嚷著要給張大爺建生祠,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的供奉起來。

然而,隻有你們為數不多的幾位過來人還記得。

這座橋,正是十年前張三家拉倒的那座。

這條路,正是張三家刨毀的那條。

想起那年主動去修橋補路卻冤死在獄中的幾位義士,你忍不住感歎……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聽到你這不合時宜的聲音,周圍人紛紛轉過頭怒目而視,指著你的鼻子罵道:“你這就是仇富!忌賢妒能!見不得別人好,純粹是為自己的懶惰和無能找借口!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