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你看到的一切都不一定是真的。

這句話應用在古代土匪身上簡直完美。

你是不是認為土匪簡直窮凶惡極、無惡不作?

錯了。

水滸中有逼上梁山,而古有棄民投匪。

今天帶大家體驗一下剿匪的全過程你就會知道民與匪的距離究竟有多近

*

你是一個書生,十年寒窗苦讀,羊氈坐透,鐵硯磨穿。

好不容易考中了進士,本以為能就此飛黃騰達,卻被一紙詔令發配到了邊陲小城,當一個小小的縣令。

這窮鄉僻壤之地山高樹密、道路崎嶇,簡直是孕育土匪的絕佳溫床,已經到了處處都是山,山山都有洞,洞洞都有匪的程度。

不過正所謂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你隻管安心當好自己的縣太爺,根本無意招惹他們,而且即便想招惹,縣衙裏既無錢來又無兵,拿什麼去招惹。

退一萬步講,就算有錢有兵,要是惹了這群窮凶極惡的亡命之徒,難保不會遭人嫌恨。

萬一半夜摸進來讓你腦袋搬家,這十年寒窗之苦不就白受了嗎?

因此,本著和平共處的原則,你與匪寇一直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你不想招惹他們,卻有人逼著你去招惹。

一大清早,縣衙門前的鳴冤鼓就被敲得震天響。

大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占滿了當地百姓。

見到大門打開,他們齊刷刷跪倒在地,一邊磕頭一邊高呼,“請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出城剿匪啊!”

與此同時,一張巨大的萬民書在人群中緩緩展開,上麵蓋滿了血紅的手印。

這些百姓衣衫破舊,皮膚曬得黝黑,臉上皺紋堆壘,就差把苦難二字寫在腦門上了。

當地百姓顯然被匪患折磨的不輕,之前小規模的情願也經常有,不過都被你用各種理由推三阻四的擋了回去。

這次聲勢如此浩大,群情激憤。

有些愣頭青甚至還嚷嚷著倘若你再不作為就帶著萬明書進京告禦狀。

為了保住頭上的烏紗帽,你隻好硬著頭皮向上打報告。

反複斟酌了三天三夜,你小心翼翼地掩蓋自己治理不力,又把縣裏的財政困難描述清楚之後,才派人快馬加鞭的送到府衙,請求府衙派兵剿匪。

剿匪談何容易啊!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一次剿匪行動所消耗的糧食和銀子要比剿匪得到的物資多的多的多。

典型的賠本買賣,誰幹誰肉疼。

你原以為府衙肯定也會磨磨蹭蹭,推三阻四,甚至做好了被上級責罵的準備。

不曾想,接到消息後,府衙竟然十分痛快地調撥人馬,前來剿匪。

隻不過,出兵歸出兵,指揮權卻不歸你。

你隻需要當一個看客,必要時從旁協助即可。

在百姓們熱烈的歡呼聲中,剿匪隊伍緩緩開進深山,兜兜轉轉一整天,日暮時卻空手而歸。

原來,這些土匪也都是附近的鄉民。

他們忙時農耕,閑時劫道,把打家劫舍當作增加收入的副業。

聽說朝廷派兵剿匪,他們早就化整為零,散入民間了。

負責指揮的官員似乎一點都不感到意外,他按住馬頭,大義凜然地對百姓們說道:“請大家放心,明天我就帶兵清鄉,土匪不除,我誓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