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門閥貴族們的權力往往都非常大,甚至有時連皇上也不放在眼裏。
可是明明皇上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為何他不能直接將那些門閥都殺了呢?
*
你生活在西漢時期,是一名寒門子弟。
當然了,再寒的門也是門。
你的生活水平比底層貧民高的可不是一星半點,最起碼家裏完全不需要你來幹活,可以讓你拿出全部時間和精力來脫產讀書,進而入朝為官,顯耀門楣。
但是話又說回來,脫產僅僅是讀書的第一步,前麵還有無數門檻等著你去跨越。
首先,在這個時代紙張還沒有被發明,文字都是記錄在竹簡或錦帛上。
錦帛自然不必多說,除了王侯將相,沒人用得起,甚至見都沒見過,即便是竹簡,那也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製作困難不說,還怕蟲怕水怕火。
尋常家庭,就算白給你一卷你都沒能力保存。
所以說“學富五車”可不單單是關乎學問大小,更是妥妥的炫富之辭,而且是大富、巨富、無敵之富!
其次,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大量儒學經典被毀,而漢武帝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甚至將儒家思想作為選拔官員的標準。
這就導致碩果僅存的儒學經義全都被擁有者視如珍寶,輕易不肯外傳。
畢竟,把持了儒學典籍就把持了知識,把持了知識就把持了教育,把持了教育也就把持了官位。
官位!讀書人為的不就是這個麼?
如果不能做官,學一肚子“之乎者也”有什麼用呢?掄鋤頭時又沒有buff加成!
不過幸好,你頗有些家資,竹簡對你來說不成問題。
而儒學經義,四處求訪,重金求購之下也總算傳抄到了一本。
然而,拿到經義的那一刻,你又傻眼了。
先秦的古籍全都微言大義,往往幾個字就包羅萬象,傳達出無盡的信息。
倘若沒有老師幫忙解讀,你根本就看不懂、參不透。
就算一字不落的全背下來,也不過是掌握了一段相聲貫口,逢年過節給大家表演一段助助興而已。
怪不得人家肯讓你傳抄。
原來這公版教材根本就不怕泄密。
你用力拍打著自己的額頭大呼上當!
上哪裏去找老師呢?
朝廷倒是有設太學館,不過那是給皇家以及王公貴族子弟準備的,像你這樣的出身,去門口傳達室當保安都不配。
公立的去不成,便隻好去私立的了。
你打點好行囊,前往都城,去拜訪一位頗有名氣的大儒,他們祖上流傳下來一套儒學經義,經過幾代人的注疏解讀,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獨有的“家學”,並且得到了朝廷的認可。
正因此,大儒家裏代代為官,四世三公,是名副其實的門閥世家。
大儒開辦了私學,像你這樣的寒門子弟,隻要肯花錢便可以拜其為師,得到一些傳授。
當然了,大儒的收費標準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昔日裏,孔聖人收徒,五條魚幹即可,現如今大儒收徒,五條鯨魚幹還隻能算是起步價。
就算以你家庭的條件,拿出那麼大一筆學費也是忍不住心驚肉跳,後槽牙咬地咯吱咯吱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