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書,手癢癢了,寫了長篇大評,哈哈,寧馨,我就在這裏發了,你想要我的評,懶得整理的話,就找黑粽子要我的QQ號,我傳給你。(*^__^*)…嘻嘻!本評共分為三卷,內容絕對不同!
第一卷:評價土木堡事變和明英宗此人
第一次看寧馨的文是她的落雁傳說,從而知道了起點女頻又來了一個擅長寫曆史文的大神。嗬嗬,怎麼說,夢凝是一個基本上非曆史文不看的人,倒不是矜持,也不是什麼看不起,而是一看到網遊打怪就頭暈,看到玄幻裏的這樣那樣的水火風雷就昏,不喜歡呀!倒是看曆史,最喜歡了,誰讓夢自己就是一個曆史迷!
中國五千年的曆史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曆史長畫,每一朵五彩的畫頁中都包含著無數的音符,苦、樂、悲、痛、麻、自豪、屈辱、無奈,還有那需要我們直麵的,絕對無法忘卻的血淋淋的一頁又一頁,曆史這個詞語將這些音符和畫麵串聯起來,形成了中華文明和文化的基石,也成就了今日之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
寧馨的《回到明朝當皇後》截取了曆史長卷中的一頁,那個充滿了血腥,充滿了悲苦,也充滿了無奈,還有無數人為之爭議的曆史一頁,土木堡之變。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一些曆史人物,也在這一事件的前前後後或者其中嶄露頭角,在曆史長河的記憶中,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比如民族英雄於謙。
知道於謙的時候,還是小孩子,還不知道土木堡之變。而於謙的那首詩《石灰吟》已經深深植入腦海中了。寫出“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的於謙,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識以及大無畏的精神,保住了大明朝,保住了千千萬萬的明朝百姓。而這位為大明朝鞠躬盡瘁,為百姓謀求了不少福利的人卻死在了明英宗的屠刀下,這讓我一直很是憎恨朱祁鎮這個人。
(廢話問一個問題:於謙的名字。很奇怪的是,於謙有兩個名字,一直為人爭論不休。於謙是一直公認的名字,大多數公開文獻中都是這個名字。可是,少數文獻中也叫他於濂或於鐮。歎氣,我是一直沒能弄明白到底是哪個名字了。寧馨知道嗎?)
也算是熟讀曆史的我不是不知道,政治鬥爭的殘酷往往比戰爭殺人更多,更厲害。而許多的忠臣良相也都死於宮廷和政治鬥爭,但從帝王角度出發,我或許能明白明英宗殺於謙的緣由,可從帝王心術和人的善良本性出發,讓我無法苟同這件事。
明朝的皇帝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就很喜歡殺自己人,而且是身邊的重臣,這點,就無需多說了,大家都知道。明成祖也不用多說了,從北京殺到南京,一路上殺了多少大明朝能幹忠誠的臣子也是大家都知道的。這個家夥雖然有很強的才幹,但幹出的那些殘暴的事,比他老子有過而無不及。
當然,殺人多也好,窩裏鬥也好,明朝的這兩位前任大皇帝(抱歉,那個建文帝就忽略了吧,可憐的孩子)的個人能力還是很強,政治手腕都很厲害不說,也都是軍事戰爭的強手。明太祖打下了整個中國,把殘暴的元蒙古給滅了,明成祖在北京(當時的燕京)駐守,將那些蒙古殘餘勢力和邊關膽敢南下挑釁的少數民族給打的沒了脾氣。
相比之下,他們的後世子孫明英宗,就真的是個笨蛋了。這個九歲就登基的皇帝,不知道是身在深宮不知人間疾苦,還是舒適日子過慣了,奉承話聽多了,到了二十多歲,還是一個傻瓜一樣的白癡皇帝。好吧,我承認,我這樣說,就是發泄對他的不滿,極度的不滿,其實,明英宗並不是真正的笨蛋,他還是有些個人才能的。
明英宗統治時期,大明朝的整體狀況並不差,哪怕是經過了土木堡事變的深深打擊,明朝的政治體係和經濟發展也沒有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頂多是衰退了一點。明英宗複位後,任用了李賢等能臣賢吏,殺了一批貪官汙吏,進行了一係列的政治改革,其中被夢凝唯一感到非常好的,是他下令摒棄了嬪妃殉葬製度。
但是,明英宗統治上的英明並不能抹殺他的人生汙點,土木堡事變和後期的殺人奪權,都是明英宗留在曆史上的大汙點。雖然,有不少人為他鳴冤,說土木堡之變的罪魁是王振,說後期奪權殺人也是政治鬥爭的需要等等,但夢凝我卻一直並不認同這種開脫之詞。
王振是什麼人?宦官,是太監。他對明英宗的確忠心,一直在明英宗身邊侍候,是明英宗最信得過的人。但是,信得過就代表他有能力嗎?明顯不是。明英宗年幼之時,王振其生活上、政治上是有很大的幫助,但此人並不是能臣幹將,而是一個得了便宜賣乖的小人,是個仗勢欺人的家夥。
土木堡事變前,對戰局盲目樂觀,慫恿皇帝親征,以彰顯皇帝的風範,實際上也是為了給自己臉上添光加彩;戰爭開始,麵對敵人的強悍外表,就嚇的要當縮頭烏龜,得知其他主力受損,就開始逃跑,還美其名曰要衣錦還鄉。等要撤退了,又怕大軍損害了他的田地,硬逼著大軍改路線回撤,生生葬送了五十萬大軍和一大群跟隨皇帝出來的賢臣名將!
王振做下這種天怒人怨之事,是誰的錯?王振自己嗎?沒有明英宗的一力支持,他能做出來嗎?不能。沒有明英宗撐腰,一千個王振也早死翹翹了。說王振誤國和那些說美女喪國一樣,都是白扯瞎談,是為帝王開脫。所以,對土木堡事件負有直接責任的不是王振,而是明英宗。
正是明英宗的放任,才有了王振的誤國,從而造成了土木堡事件的慘烈後果。損失了幾十萬兵馬也是損失了幾十萬的強壯勞力,奪回皇帝大權,殺了不少的朝廷有知之士,對明朝也產生了很大的打擊,但正是由於土木堡戰事的慘烈結局和明英宗後來奪權後大肆殘殺大臣,也對明朝產生了深遠和惡劣影響。
明英宗後期采取的一係列比較英明的政策,並沒有完全挽回土木堡事變的影響,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明朝的基石,的確對明朝從強盛走向衰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後期許多史學家將土木堡之變看成明朝從盛走向衰亡的開始,把明英宗作為明朝毀滅的開端罪魁之一,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正因為腦海中一直有這樣的看法因此,我剛開始並沒有對寧馨的這本書產生看一看的念頭,因為土木堡是這本書的重點描述之一,而女主角又嫁給了明英宗,寧馨對明英宗的看法似乎也沒有夢凝這樣偏激,所以,對《回到明朝當皇後》就有了一點點抵觸情緒,也就沒有去看。
書評第二卷:我看《回到明朝當皇後》
《回到明朝當皇後》在PK榜上一路高奏凱歌,在九月那個大神雲集的月份,取得那樣的輝煌戰果,的確顯示了寧馨不凡的實力。等PK結束了,小樓裏的棕黑色對我說,夢凝,你不去看寧馨的文真是可惜了。你們兩個都是寫真實曆史的人,她比你強了許多的原因,你真應該去學習學習。
其實,因為看過《落雁傳說》,我對寧馨的書還是很推崇的,《回到明朝當皇後》我雖然一直沒看,但卻介紹給不少喜歡看曆史文的筒子們,嗬嗬,這不算拍寧馨的馬屁,隻是實話實說。好的曆史文不多見,寧馨的文又屬於好的曆史文,幹嗎不推薦給大家看,我的雷點,並不是別人的雷點呀!
想想粽子的話很有道理,再想想,每個人對曆史人物和曆史事件都有自己的見解,吸納百家之言,才有進步,再說,我也想看看,在寧馨的書中,如何塑造於謙的。不管怎麼說,這個能臣忠臣的形象,肯定不會有問題。抱著學習的目的,趁著這幾天還比較有空閑(我的書友別打我……),我開始看《回到明朝當皇後》了。
先說大體印象:開篇氣勢磅礴,宏大的曆史背景,複雜的人物關係,通過十餘章就描述出來了,在讀者眼前展開了一抹曆史長卷,並挖下了很多坑。我想,也許有不少讀者掉進去,還不知道呐!寧馨的布置實在太強了,寥寥篇幅,就把書的粗略大概勾畫出來,完全沒有多餘的廢話,也沒有多餘的情節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