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萬物繽紛多樣,獅虎牛羊,百獸蟲蠅,樣樣都有自己的性兒,而此中最最勤儉的小東西,當屬“蟻”與“蜂”了。
如同親兄弟一般,螞蟻與蜜蜂既節儉又勤勞,乃是天下表率。不過外人多半不知,其實這兩種小東西互相看不起,覺得對方根本就是冒牌貨,玷汙了“勤儉”二字。
在小螞蟻看來,蜜蜂哪裏勤儉了?它們懶得象豬。每逢見到了花蜜,總是采兩口就走,不肯辛苦多做。此外,蜜蜂膽子也小,好比說蚊子可以拚命叮,拚命吸,小蜜蜂卻不行,它叮人一口,陰間走走,立時一命嗚呼去也。所以小蜜蜂什麼都不肯幹,逢得敵人靠近,隻敢嗚嗚嚇人,不敢正麵迎擊,撞見花蜜,也是懶散哈欠,不肯努力。
蜜蜂是豬的朋友,小螞蟻卻不同,它們才是真勤儉。從小到大,小螞蟻就一直搬,拚命搬,拚命積,拚命搞錢,搞得越多越好,隻要能把全天下的好東西都搬回家,便能聚沙成塔,留待日後痛快享樂。而且它們也很節省,平日裏便算食物吃不完,也不肯讓別人沾上一口。
“不服氣麼?”小螞蟻邊吃邊罵,氣憤道:“這些都是我辛苦賺來的!你有何不滿?”
在小蜜蜂看來,假勤儉是最可怕的。因為它們既不勤勞也不節儉,它們隻是小氣而已。
小氣的人一定貪婪,因為這幫人隻對別人小氣,對自己卻大方的很,所以平日專從別人口袋裏節省,好供自己揮霍。相形之下,小蜜蜂的習性恰恰相反,每逢采花釀蜜,必然采足就走,決不多拿,叮人時更得把小命賠上,故而不敢亂叮。所以說,蜜蜂天生就懂得節製,它們雖也勤勞,卻不貪婪,雖說儉省卻不小氣,它們把全天下的好東西都留給了別人,決不占為己有,因為蜜蜂的“勤儉”並非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整個天下。
小蜜蜂真善良,可惜它們還是遇到了麻煩,它們太勤儉了,勤儉到不知該怎麼蓋房才好。
與螞蟻一樣,蜜蜂也喜歡築巢,不過它們並不想學螞蟻的路子。按照小螞蟻的那點小邪念,他們的房子當然是蓋的越大越好,那樣才能裝下數之不盡的食糧,最好一輩子都吃不完,這才叫做真勤儉。所以它們的房子都蓋的極大,挖的極深,直到淹水崩塌,逃離家園為止。可惜不論多少次教訓,螞蟻還是學不乖,它們還是拚命挖。
小蜜蜂不想這樣,在它們來說,勤儉是一種愛惜物力的心情。舉凡衣食住行,都該審慎節用,那才不會暴殄天物。所以它們住的房子不能大而無當,須得是個尺寸皆精的好地方,如此一來,蓋房的材料才能省下來,留給別人來用。於是,小蜜蜂拚命思索,隻想找出一個勤儉的法子蓋房,可惜它們不夠聰明,想不出來,最後隻能飛到佛祖麵前,乞求答案。
佛祖笑了,他憐惜小蜜蜂的善良,便賜下了一幅圖樣,讓它們可以一償夙願。
泥巴地上有個圖樣,就畫在帖木耳滅裏的麵前。
“滅裏將軍,請看……”麵前伸來一隻食指,朝地下的六角圖樣指了指,說道:“這蜂巢與蟻巢不同,蟻巢是泥巴造的,就地取材,毫不稀奇……可蜂巢不同,它是從蜜蜂嘴裏吐出來的蠟液,一點一點凝合而成。”
“所以呢?”滅裏靜聲來問。
“所以了……”那聲音道:“古來便有一個說法,這蜂蠟既是小蜜蜂的鮮血,它們怎會無端糟蹋氣血,把房子造得大而無當?故而說,蜂巢必然也用了最少的材料,卻蓋出世間最大的形狀。”
大半夜的,帖木耳滅裏甫從枯井裏爬出來,卻聽了這連篇廢話,不免有些煩了,他按耐著性子,打量對座,隻見眼前坐了一位中年文士,他盤膝含笑,指若拈花,正自解說蜂巢的奧妙,此人姓“林”,先前接到的蜂鳥傳書,正是此人所為。
《帖木耳汗國》依循祖訓,國中必定一文一武,武是煞金猛將,文是教長謀臣,此行公主東來,便 也做了這個安排,明裏是帖木耳滅裏帶隊,暗中另有一位軍師隨行,這位從未露麵的謀士,便是眼前的“林先生”。
“林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他的真名無人知曉,隻知此人十年前定居西域,因為學問深湛,武功精深,遂與哈裏發教長結為莫逆,此後更給引薦給了銀川公主,成了此行的軍師。
過去兩人書信往返,互相聞名,卻始終緣慳一麵,直到今夜,方始麵對麵相會。滅裏打量著“林先生”,隻見他樣貌清秀,約莫四十來歲上下,實是個美男子,隻是細看之下,卻又能發覺他手背上的點點蒼斑,依此可知,此人的真實年紀遠較外觀為長,說不定有六十上下。
正瞧望間,忽聽耳邊傳來溫柔嗓音,道:“滅裏大哥,請用茶。”帖木耳滅裏凝目去看,隻見一名女子半蹲半跪,含笑送來了波斯蜜茶,模樣又親切,又乖巧。
這女子身做漢家姑娘打扮,不過她的鼻梁高挺,發梢卷曲,卻是一位委吾兒美女,轉看四周,另還站了一群女子,人人手提刀刃,背負弓矢,各在林間警戒,一樣也是姿容豔麗,五官分明,不想可知,她們全是西域出身。
這批女子武藝嫻熟,出於深宮,乃是銀川公主的貼身武衛,皆是精挑細選而來,隨時願代公主一死。隻不知為何,此時主人不在身邊,她們卻不顯得焦急,帖木耳滅裏也不動聲色,隻管望著地下的蜜蜂巢,道:“林先生,你大半夜的召我來此,就是要說這些閑話?”
林先生好似沒聽出人家的不滿,隻管舉茶啜飲,微笑道:“將軍寬坐吧,忙裏偷閑,方是國士之風。”滅裏沉下臉來,還待要說,卻見林先生微微側身,露出了背後的景象。
明月當空,皎潔玉寒,隻見此地位於山岡,居高臨下,從林先生身旁望去,可以瞧見十裏外有一座小山,山上兩座高塔,左右對立,隱隱散發紅光。滅裏啊地一聲低呼,還未說話,林先生已從腳邊提起一隻竹籠。霎時之間,竹籠裏吱吱吵鬧,滅裏的腰間竟也喧叫了起來,他心下一醒,忙取下腰間竹筒,將之打了開來。
吱吱喳喳的叫聲中,兩隻小鳥離籠而出,看它倆身形微小,約莫隻比蜜蜂大了些,卻是小蜜蜂的真兄弟,“蜂鳥”來了。
世上最大的猛禽,翼展可達一丈,擒撲小獸,如探囊取物,可天下最小的鳥兒,卻僅與蜜蜂體長相似,故給昵稱為“蜂鳥”。
看這兩隻鳥必是一公一母,一旦空中相遇,立時戀戀不舍,嬉戲追逐,玩得十分起勁,滅裏低聲道:“林先生,你放蜂鳥出來,可是想要……”話還在口,林先生已然豎指唇邊,示意噤聲,忽然間,蜂鳥啾啾大叫,好似聽到了什麼聲音,便一齊冉冉上天,朝紅螺山飛去。
蜂鳥輕盈細小,肉眼難以察看,最宜傳遞 機密,心念於此,滅裏緊張起來了,忙取起腰間遠筒,朝遠山眺望而去。
圓月當空,夜色明媚,十裏外的紅螺山一片黑寂。滅裏手持遠筒,眼光慢慢從佛寺挪移而過,來到了“紅螺塔”。但見塔上燈火隱隱,依稀可見裏頭住有人,滅裏呼吸微促,正感焦急間,忽然窗影微動,一雙素手推窗向外,似把什麼東西迎了進去。
滅裏心下大震,曉得自己見到人了。饒他武功再強,拿著遠筒的手還是微微顫抖,“殿下她……她還好麼?”林先生含笑點頭:“將軍放心,殿下很好,她雖不自由,卻很平安。”
麵前山麓佛寺深藏,正是大名鼎鼎的“紅螺山”,至於那兩座寶塔,則是名聞遐邇的“紅螺塔”。良久良久,滅裏總算放下了手中的遠筒,也才明白“林先生”召喚自己來此的用意。
四下白雪枝椏,望來很是清幽,林間藏了一座小茅屋,屋外晾了些衣服。想來這批女護衛忠心耿耿,始終在此守候主人。滅裏道:“公主走了之後,你們便跟來了?”林先生道:“沒錯,自小年夜至今,我等寸步不離,隻在這兒監看紅螺山的一舉一動。”
看此地居高臨下,與紅螺山兩相遙望,卻又深藏茂林樹海之中,外人難以察覺,說來確是個監視動靜的好所在,公主若有什麼機密下達,自也不愁沒人接應。
滅裏深深吸了口氣,道:“林先生,我今晚能見到殿下麼?”林先生道:“不行,前麵有個東西擋著,咱們闖不過去。”滅裏心下一凜:“什麼東西?”林先生笑了笑,便又朝地下指了指。滅裏凝目去看,隻見地下的圖樣形作六邊,整整齊齊,卻又是小蜜蜂的那隻蜜蜂巢。
今夜林先生說了偌大一篇,話頭全離不開蜜蜂蓋大廈,滅裏微微沉吟,道:“這是什麼?”林先生微微一笑:“這便是世間最大的圖樣。”滅裏濃眉一挑:“最大?怎麼個大法?”
林先生合十欠身:“鋪天蓋地,無止無盡。”
對方莫測高深,滅裏也按耐下了性子,道:“林先生,我去過大食,精通勾股圓方。”林先生微笑道:“我就曉得將軍一定不信,咱們不妨試上一試。”他取出一條繩索,置於地下,便向西域姑娘們一笑,道:“來,這兒有條繩子,你們之中誰來試試,瞧瞧誰能將之圈成一個最大圖樣。”
“最大的圖樣?那是什麼?”眾美女茫張櫻口,有些聽不懂了。林先生微笑道:“三邊,四方,五角,總之諸位以這條繩索任意為之,誰圈出來的圖樣大,誰就是贏家。”
西域群美總算懂了,她們相視一笑,道:“嬴的人有賞賜嗎?”
林先生微笑道:“諸位都是公主的近侍,長於深宮,還缺什麼東西嗎?”眾女相視一笑,想來她們金銀珠寶,司空見慣,卻沒見過男人,林先生頗見慷慨,正要把滅裏大哥賞賜出去,卻聽一聲猛咳,滅裏已從懷裏取出兩隻金元寶,道:“咱們以金為注吧。”
眼見眾家妹子眉頭微蹙,林先生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將兩隻金元寶置於掌心,雙手輕輕合拍,一聲悶響過後,掌中墜下了涔涔金屑,這一拍之力,竟將黃金震為無數細小顆粒。
林先生展露掌力,眾女忍不住低呼一聲,滅裏卻是微微一凜,看這黃金乃是柔軟延展之物,若是自己舉掌合拍,猛力到處,定會將之壓為金箔,可“林先生”不同,他的掌力能將金元寶震為粉碎,足見此人的掌力精微奧妙,大非尋常。
林先生從不泄漏自己的師承來曆,可這手武功一露,便讓滅裏留上了神,他深深吸了口氣,隻見林先生雙手遍撒,將掌中金粉均分灑到了地下,含笑道:“來,咱們這就來圈黃金,誰圈的多,這金子就是誰的。”眼看這把戲有趣,西域群美相視一笑,卻又有些玩興了,隻見一名韃靼美女躍躍欲試,他掠了掠黑頭發,接過了繩索,在地下胡亂圈了個三角,嫣然笑道:“如此行了麼?”
林先生不置可否,微笑道:“還有人要試麼?”
話聲未畢,又是一名美女上來了,卻是個突厥姑娘,生了一雙漂亮綠眼珠的,她提起繩索兩端,仔細布置成了一個正三角,自問韃靼姑娘道:“誰大?”
那韃靼美女算了算地下的碎金數目,皺眉道:“你大。”林先生微笑道:“還有人要試麼?”話聲未畢,又是一名波斯美女行上前來,看她臉上罩著薄紗,文靜秀氣,想來智慧極高,隻見她提起繩索,仔細在地下布置了一個正四方,眾人低頭算了算碎金數目,卻又遠大於突厥姑娘的正三角。
勝負將分,林先生親自出手,他把地下繩索撥了撥,做成了五邊,微笑道:“誰大?”
眾女不分韃靼波斯,天南地北,齊聲嬌喊:“你大!”
看到此處,帖木耳滅裏已有所悟,看這繩索翻來覆去都是同一根,周長當然相同,然而以形狀而論,五邊卻大於四方,四方卻又大於三角,林先生反複來試,用意便是在找出一個周長相同,而形狀最大的圖樣。
林先生察言觀色,已知滅裏已有體會,含笑道:“將軍可要上來試試?”滅裏心中已有定見,當即提起繩索,布置出了一隻正圓,道:“天上地下,以此為尊。”林先生合十微笑,稱讚道:“將軍果然聰明,世上最大的圖樣,莫過於正圓。”
“滅裏大哥真行。”西域眾美女同聲歎服,字字甜美,讓人還想再聽一遍。
帖木耳滅裏雖是武將出身,其實學識廣博,自知世上圖樣繁多,有三邊五角,有四方八方,形狀雖有不同,可一旦周長相同,形狀若越繁複,形積必也越大,是以同一條繩子,若是圈成五邊,必大於四邊、四邊卻又大於三邊,依此類推,總之,邊數益多,形狀越大,直至化作了“圓”,便得天地最大的形狀。
周長相同的東西,沒一個麵積大得過“圓”。四方也好,五邊也罷,都沒有圓兒覆蓋之廣,因而天下茶碗大半是圓口圓邊,畢竟周長相同,耗料相似,所裝茶水卻能最多,何樂而不為?也難怪天下高手窮盡一生時光,莫不“以圓為師”。畢竟一樣的手長、一樣的兵器,若想布下至廣至大的防禦陣勢,自也無脫於這個“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