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 獻計太宗頒密詔(2 / 2)

李承乾和李泰被貶出長安,其他皇子都在封地,李世民眼前也隻有這三個孫輩,也難怪李世民不時將這三個孩子宣進宮來共享天倫。

但實際上,莫遲心裏卻很清楚,李世民也許並非隻是想看看孫兒孫女這麼簡單。從他經常對自己談起朝政,便可知端倪。

李恪因稱身體未曾複原,間隔一兩日才去上一次朝,有些事情,莫遲反倒比李恪知道的還清楚。高句麗備戰之事,李世民雖未說起自己打算親征,但言辭之間,莫遲也察覺出李恪猜的一點不錯。

前不久李琨和李環滿周歲,李世民親自主持,將兩個孩子叫到宮中抓周,看著孫女抓起一把小劍,孫兒抓了一卷兵書,十分歡喜,還連稱吉兆。

“近幾日,又有大臣與朕談起立太子之事。”這日,還沒等莫遲想到如何切入話題,反倒是李世民自己主動的如說閑話般隨口提起。“承乾被廢之後,朕深感痛心疾首,遲遲沒有冊立太子,但此事終究需要做出個決定。”

“父親如此說,相信心中一定已經有合適的人選了?”莫遲微微一笑,似乎並不十分介意此事,眼角餘光不時看向一邊玩耍的三個兒女。

李世民也不惱,笑道:“你這丫頭倒也憊懶,朕與你說正事,你倒是還惦記著這三個小家夥。”

莫遲收回視線,正色道:“父親,此事事關重大,莫遲恐怕沒有資格發言。”

“沒有資格?”莫遲的話引得李世民輕嗤一聲:“也不曉得,是誰之前還在朕麵前大膽放肆的說起過若覺不可,當不可勉強的話?”

“莫遲有罪。”聽李世民提起此事,莫遲急忙跪倒在地。

李仁在一旁看到莫遲跪倒,急忙跑到李世民麵前,也跪在莫遲身邊:“皇爺爺,不要生母親的氣,仁兒替母親請罪。”

“仁兒快起來,朕……爺爺沒有責備你娘的意思。”對於李仁的舉動,李世民也頗覺意外。

誰知李仁卻沒有立即起身,而是遲疑的看看李世民又看看莫遲:“父王說過,母親生下孩兒很是辛苦,若是母親真的惹爺爺生氣了,仁兒願意替母親受罰……嗯,不過能不能別告訴父王?”

“為什麼呀?”李仁的話聽得李世民不禁莞爾。

“因為父王說,大丈夫者,當居功而不彰——而且,仁兒隻代母親受罰,怕父親吃醋嘛……”

李世民當然懂得吃醋的這個典故,李仁這話一說完,別說李世民忍不住哈哈大笑,就是莫遲也紅著臉險些忍不住笑出來。吃醋這詞她與李恪經常拿來玩笑,沒想到不知什麼時候倒是被這小家夥學去了,還跑到李世民麵前現學現用。

“好孩子!”李世民親自抱起李仁,又對莫遲道:“你也快起來吧,不然孩子還以為你犯錯了呢!朕既然問你,便沒有怪罪你的意思,你何必如此……是不是恪兒對你囑咐了什麼?”

“多謝父親。”莫遲避而不答,轉而接過李世民懷中的李仁,“還是叫人先帶孩子們到母親那兒去吧!”

李世民了然的點了點頭,摸摸李仁的腦袋,叫宮人把三個孩子帶走了,隨即才感慨道:“恪兒和你倒是教養的好孩子,仁兒小小年紀,便如此懂得孝道。”

“父親過獎。”莫遲知道孩子們一走,李世民便要進入正題,索性也不再遮掩推諉。“有其他兄弟的事情,王爺便叮囑莫遲縱然愚鈍不能為父親分憂,也不要為父親增加煩惱才是,所以莫遲……”

“恪兒是個好孩子,朕心裏清楚的很。”剛剛李仁的表現,顯然無意中歪打正著的在李世民心中為李恪賺得不少分數,李世民神色愉悅的點了點頭,但隨即又深深的歎息。“不過,你也不許因為這樣,就對朕支支吾吾的。如今無虞和魏征先後舍朕而去,朕身邊大膽敢言之人,是越來越少了!唉……“

“父親……父親有命,那莫遲就鬥膽了……”

“朕很為立誰為太子的事情發愁。許多事情,朕雖是皇帝,但在此事上,也不能不顧慮到大臣們的看法。何況,此事拖了已經快半年,總要給群臣一個說法。朕也是十分的難以決斷。”

“父親,如果事情真的十分為難,莫遲倒有個辦法。”莫遲終於說出了一直對李恪賣關子的辦法,其實是她從如今還遠未出現的清朝皇帝那兒學來的。“既然父親擔心早早公布出人選會引起朝堂動蕩,不妨將繼承人的名字寫成密詔,一式數份,或私藏,或交給親信的大臣共同保存,待必要之時,再行公開。”

“說不定,這倒是個好辦法!”李世民想了想,臉上現出微笑,“莫遲丫頭,你倒是總能給朕一些驚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