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 獻計太宗頒密詔(1 / 2)

高句麗目前的最大掌權者泉蓋蘇文,其實是淵蓋蘇文,姓淵,名蓋蘇文。大唐為避李淵諱,改以泉字代之。這個泉蓋蘇文手握兵權,野心勃勃,昔日高句麗的榮留王想要除掉他。結果他先發製人,心狠手辣的殺掉了支持榮留王的百名臣子,又闖進宮,殺死榮留王分屍,而後扶植榮留王的侄兒高藏為傀儡,自封大莫離支,掌控了高句麗的所有權利。

百濟與高句麗勾結,實際上也是懾於此人的心狠手辣。但不可否認的是,泉蓋蘇文也的確是個軍事政治上均十分能幹的梟雄角色,要對付此人,並不容易。故此李世民遣使節前往調停的期間,大唐的備戰也並未停止。

偶爾去早朝上走個過場的李恪,對這件事的發展著實憂心忡忡。李世民積極備戰的姿態,很明顯是打算徹底平定高句麗這個一直困擾大唐的痼瘤。但是高句麗地處極北,到了冬天天寒地凍,對於大唐遠征的軍隊極為不利。高句麗之所以如此得意猖獗,也是因為前隋便因多年大興土木,隋煬帝又遠征高句麗,搞得國庫空虛,才終於使得民不聊生烽煙四起,最終走上了滅亡的道路。

可是這話,眼下誰也不敢直接說給李世民聽。

因為昔日最不怕皇帝動怒,最敢於犯言直諫的魏征,在太子李承乾謀逆事發後不久便因憂怒過度而去世了。遺表裏魏征還上書李世民為自己請罪,誰叫杜正倫、侯君集皆出自魏征舉薦,而魏征又頂著太子太傅的官銜呢!李世民為其罷朝五日,禦筆立碑,其子魏叔玉為父親在家守孝,待其孝期過後再與衡山公主成親。

而王珪亦因李泰之事主動請罪,李世民雖未降罪與他,但也因王珪身體不佳的關係,而許他回府中休養。

餘下敢於說話的重臣,也因為之前的太子魏王之爭,風波未平,不敢開口。李世民為高句麗給自己送來的把柄頗為興致勃勃的樣子,總算一掃之前諸子謀反的陰霾,那股子興奮樣兒,是個人就看得出,誰敢在此時去給皇帝掃興?

至於武將們,則和李世民一樣的躍躍欲試——征戰疆場馬革裹屍是他們的理想,不怕有仗打,就怕沒仗打。用程知節私下的一句話說,再不打幾場仗,他這老骨頭都要生鏽了。

“你不支持與高句麗開戰麼?”看到李恪神色慎重的模樣,莫遲忍不住問。

“不,實際上,我並不反對攻打高句麗。但是,現在的時機不對。”李恪的回答有些出乎莫遲意料。上次提起西域之事,李恪十分悲憫的感歎,讓莫遲覺得他大概是主張盡量不起戰事,可是顯然李恪並不是那樣想。“高句麗地處偏遠,如今雖然百濟攻打新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發兵理由,但敵方以逸待勞,直接攻打高句麗,於我們非常不利。更何況……”

李恪說到這裏,語氣略頓了頓,“更何況我看父親如今明顯傾向於禦駕親征,親自帶兵掃平高句麗,創不世之業。但眼下未立太子,朝中無人監國,大臣們必定不會同意。一旦父親急於出征,很可能會……”

聽了李恪這話,莫遲也慎重起來。曆史在自己手中有了諸多改變,使莫遲隱約有些自得,也多了幾分能夠改變李恪命運的信心。

——魏征死前上表之事,便是出自莫遲的計策。

莫遲記得曆史上,李世民曾將侯君集參與太子謀逆之事遷怒於那時候早已去世的魏征,認為他推薦侯君集等人入朝為官是結交朋黨,推翻了禦筆親題的墓碑,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叔玉的婚事。如今魏征比曆史上多活了些日子,與莫遲也算有些“交情”,正好李恪“養病”時,魏叔玉代父親前來探病,莫遲便暗示了他這個主意。果然魏征死後,魏叔玉呈上了一份所謂父親死前口述的請罪表,使李世民不但沒有怪罪魏征,還悲歎若魏征身體健康,必會勸說李承乾不至走到這一步。

但是李恪今天的這話,卻提醒了她。固然曆史在她手中有了改變,但這並不代表著她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她的計劃,仍必須盡快的進行。反正自從帶了三個孩子回到長安,莫遲便有了十分理直氣壯的理由時常入宮——李世民和楊妃想要見見孫兒孫女。

之前李世民還是秦王時,長孫無虞也曾頻繁出入宮廷為李世民打探消息,因此長孫無忌對莫遲的舉動還是頗為忌憚的。如今有孩子這個理由,他也有些無可奈何,唯有希望自己能早一步勸說李世民把李治立為太子,才好安心。

雖然莫遲和長孫無忌看似毫不相關,但實際上,他們之間已經展開了一場競爭,一場誰先說動李世民的競爭。

“皇爺爺!”李仁規規矩矩的給李世民行禮,稚嫩的童聲和酷似李恪的相貌,喜得李世民直接將他叫到懷裏抱著。畢竟酷似李恪,其實也是像足了李世民。

“來,讓爺爺抱抱。”李世民先抱過了李仁,才又抱起李琨和李環逗弄一番,不住的稱讚孩子可愛,還叫人在殿內鋪上毛毯,讓三個孩子在上麵玩耍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