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中國人民的曆史任務: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2. 新民主主義革命
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主心骨)
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
勝利標誌:1949年新中國成立
(標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
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
性質:無產階級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3.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
新民主主義革命使社會主義草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
命的必然趨勢。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對中國:①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曆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麵,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製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對世界: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
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鬥爭。
5. 社會主義革命過渡時期(1949—1956)
(1)總路線和總任務:“一化三改”
(2)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標誌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建立起社會主義製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6.中共八大
最重要的貢獻:對改造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作了規定。
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
之間的矛盾。
主要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
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7.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探索的曆史意義
①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麵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曆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