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軍長奉命率部由津沽轉移至古窪、雄州、鳳凰嶺一帶休整,最後到曲靖蓮花山一帶補充兵員。
戰場上不僅僅有在前線戰鬥的士兵,還有各種後勤保障士兵。在後勤兵中,最主要,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護士了。她們穿梭在戰場上,隨時救治那些受傷的戰士們。
在抗戰初期,我們部隊的醫生和護士非常的少,尤其缺少女護士。
是因為當時很少有人能夠去專門的醫學院學習這一職業,不像是現在有很多醫學院。所以隻有少數的人懂醫術。
其實護士這一職業來自歐洲,19世紀初,英國雖然設立了許多較大規模的醫院,但還沒有專門的護士,隻是由仆役兼管一些護理工作。
1836年德國有一位青年宗教家開設了一所醫院,並調練了一批年輕的姑娘專門負責病人的護理工作,這就是最早的護士。護士被稱為白衣天使。護士一詞來自鍾茂芳1914年在第一次中華護士會議中提出將英文Nurse譯為“護士”,大會通過。
借助歐洲醫護發展的經驗,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了醫生、護士這一職業,有很多的年輕男女去學習,在他們畢業之後,就會有很多的人走向戰場,為在戰場上受傷的士兵進行緊急救護,讓前線戰士們的生命多了一層保障。
令蕭楚君沒有想到的是,柳菡媛也緊隨他們的部隊報名從軍了。
當柳菡媛再次為他檢查傷口時,蕭楚君看著她,驚詫地問:“你怎麼會來這裏?”
“因為我是你的護士,你是我的病人,你傷未痊愈我有責任繼續來照顧你啊!”
柳菡媛回答的很幹脆,蕭楚君卻無言以對!
柳菡媛雙眸深情地看蕭楚君繼續說道:
“日本人把我們的醫院給炸了,我也無處可去了,還好有你在!”
柳菡媛說話很平淡,看不出一點憂傷。
蕭楚君不無擔憂地問道:“柳院長和你家人還好吧?”
“我的祖父祖母都在這次轟炸中離世了……大轟炸父親雖未受傷可他大病一場,如今硬撐著重建醫院呢。”
“你來軍隊做護士他老人家同意嗎?”
“我不等他同意就來了,我知道他恨日本人,因為這些強盜毀了他的醫院,毀了他他的家園,炸死了他的父母雙親!”
說到這裏,柳菡媛還是忍不住流淚了。
聽了柳菡媛的話,一股仇恨的怒火湧上蕭楚君的心頭,此刻他很想抱抱她,安慰一下眼前這樣單純又執著的姑娘!但他告誡自己絕不能那樣做,那樣做他就辜負了張歆韻。
這時蕭楚君的通信員剛好給他送來一張戰報,柳菡媛趕緊擦幹眼淚,假裝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繼續用清洗過的繃帶。為蕭楚君包紮已經結痂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