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老太爺張國泰所言:本來張府就夠亂的了,原因是三姑奶張歆韻和小玲姑娘都三天過去了還沒有下落呢,可二姨太塗豔花梳妝打扮之後還是去了津沽潮音寺去上香了……
現在的張國泰和老太太心亂如麻,也顧不上那麼多了,況且人家塗豔花說了,是想趁舉行“祈福法會”到菩薩那裏為張府祈願、祈福去呢!
潮音寺,原名南海大寺,又名“沽口第一寺”作為海河下遊最為著名的寺廟——潮音寺,始建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和津沽建衛同年,也有六百多年曆史,它朝向大沽海口,是全國少有的座西朝東的廟宇,就坐落在大沽街。
潮音寺是由當地居民集資興建的廟宇,明嘉靖皇重修,禦筆更名題匾“潮音寺”;民國初年,大沽籍船員捐資修葺山門、正殿和後殿;由三層大殿、四座配殿、一座柳仙亭和南北跨院園林組成,保持了明清建築原有風格,古樸典雅。每到春節前後,寺內都舉行祈福法會,寺外還有各類唱大戲的,如:“鬧紅火”、"落子戲"“昆山腔”等。
這些二姨太在風月場時,都有人請她看過,而且她還特別癡迷看戲!這不禁一下就勾起了她的回憶……
她清楚記得,三年前那個深秋時節,一位鼻梁上架著黃金柏墨鏡,身穿長衫馬,外套馬甲的中年男子來到了“月樓書館”此人選姑娘很挑剔,由老鴇子領著選中的正是她,男人長相文質彬彬,出手還算闊綽,這個人不是別人他正是徐懷新……
張國泰在途經燕山冷亞口時,從人販子手中救下來後成為張府二姨太,兩人舊情複燃,可張國泰一直被蒙在鼓裏……
其實徐懷新剛到張府也是勤勞肯幹的,他由一開始的小打雜、記小賬幹起得到了張國泰的信任和賞識,後來晉升為大管家更是兢兢業業、對張國泰忠心耿耿……
但人心總是會變的,隨著從土裏刨食,到跟隨張國泰多年的打拚,他也算是為張家立下了汗馬功勞,走入城大市後才生出攀比心理。他何嚐不想如張國泰那樣使奴喚婢啊!
任何人都是在與周圍人們的比較中生存和發展的,不管自己的狀況怎樣,隻要比周圍大多數人好,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反之則有一種失落感,當然徐懷新也不例外……
獲取補償心理。使得徐懷新產生了一種新的想法:那就是以前吃虧受苦太多了,趁現在的便利條件不趁機大撈一把,補償補償,找回應有的快樂和享……
受這種投機暴富心理驅使,徐懷新開始變得自負、自傲、自大起來了!他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更有智慧!尤其那個年代,有點文化能寫能算,加上頭腦靈活,一旦遇到機會有人引路,便馬上隨波逐流,其結果是一去不再回頭……
其實徐懷新用這兩年得到的不義之財,已經背著張國泰在津沽買了房產,他甚已經悄悄為另立門戶,開辦自己的糧行做好了準備……
古話講:聰明反被聰明誤,糊塗自有糊塗福,結果徐懷新走到今天這一步……
話說徐懷新把那封秘信用大洋錢托付給魯三之後,魯三趕完大集買了滿滿一獨輪車魚肉和各類冬季稀有蔬菜水果,用棉被蓋嚴再用繩子繩子捆綁好之後,又按著老太爺的吩咐,買了些煙花爆竹然後推上獨輪車滿載而歸……
這一路上魯三心事重重,他既高興又害怕!高興的是懷裏揣著大洋錢,今年一家人可以風風光光地過個肥年;害怕的是一旦東窗事發,事情敗露自己的小工丟了不說可能還會坐牢。
回到張府,魯三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之後還是選擇了冒險,他心想大不了過了年,自己就回家不幹了,再到別的大戶人家找份差事……
於是他很快找機會將密信交給塗豔花,塗豔花按著信上的約會地點找到了柳仙亭,塗豔花大約等了快一個時辰,也沒見大管家的身影,為此她心急如焚……
塗豔花想趁等待的時間,先去給觀音菩薩上香祈福,然而她既怕熟人看見又怕錯過徐懷新找不到自己,正當她左右為難十分糾結之時,一個身影鬼鬼祟祟地從身後靠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