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的隊伍中,有一些特殊的朝鮮士兵。這些主要來自東北朝鮮難民的戰士,在殘酷的戰鬥中也表現出了頑強的鬥誌和犧牲精神,其中單身斃敵一百二十五人,排名帝國狙擊手第八位的金永煥上士即將被保送陸軍中學速成培訓部完成軍官課程。
在這裏,甚至還有原屬旗人漢軍八旗的一名軍官,其家祖一直秘密從事反清救國運動長期接受總情局指令,在聶士成起義之時主動響應,打開北京城門,戰後又拒絕受功主動退役加入méng古鎮邊軍。其兒子後來在軍校畢業並加入了玄武集群,在呼倫貝爾一滿洲裏一戰中表現英勇,並且隨主力橫掃赤塔一海籃泡,獲得二等白虎勳章一枚,二等玄婁勳章一枚,年僅二十六歲已經晉級少校。
他們無論出身血緣,都把自己當成了中華的一份子,並且克盡職守,無愧於華夏軍人的榮譽與傳統。
再之後是海軍潛艇部隊和支援艦部隊的混編方陣由被任命為新組建的海軍航空部隊司令官李誌明,海軍潛艇部隊總監喬誌偉統帥。他們之中包撈了總擊沉量高達四萬六千噸的王牌艇長薛海龍。
隨後是陸軍中學見習軍官組成的方陣。在戰前他們為了祖國的安寧,臨時中止了自己的學業,投筆從戎,提前進入軍隊。他們中的很多人犧牲在了國戰的戰場之上,但更多的青年卻在戰火中飛速成長。他們即將告別自己生死相依的戰友,再次回到軍校完成中斷的學業。而經受了戰火洗禮的他們,也將成為這支軍隊未來的骨幹,將華夏軍人的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這些青年學官的表情異常嚴肅,前排的四名學官,在經過金水橋時突然展開一麵旗幟,上麵金sè的大字格外顯眼:“永遠忠誠!”
鄭宇知道,通過這一場史無前例的衛固大勝,他已經征服了這些驕傲的軍人,真正成為了他們的領袖。
驚呼傳來,人們紛紛抬頭看向空中。
巨型飛艇以雙艇編隊魚貫而過,氣囊上噴塗了“祖國萬歲”的巨幅標語,讓目睹這一切的軍民熱淚盈眶,難以自抑。英雄的戰機帶著拉煙器從閱兵現場上空通場,並表演了筋鬥,五顏六sè的彩煙凝聚在空中久久不散。
悶雷一般的轟鳴由遠而近,大地鼻抖。
帝國摩托什部隊的受閱方陣如同一片鋼鐵的森林緩緩而來,很多民眾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鬥犬輕戰一馬當先。這種外形酷似另一時空突擊炮的小型戰車,在這個時代開創了履帶式裝甲戰車,裝甲突擊全摩托化部隊戰略迂回等先河,在戰爭中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武器,開創了人類陸戰的新紀元。
很快,他們的眾多同型車還將漂洋過海抵達德國,在歐洲展示帝國鋼鐵戰具的威力。
這些鋼鐵戰車之後,是裝甲汽車組成的方陣,然後是履帶式牽引車拖曳的二0三重榴彈炮,輪式牽引車拖曳的一五二加農炮和一0五榴彈炮,七十五毫米山野炮,一二0迫擊炮南風三軍卡組成的摩托化步兵方陣……
全摩托化,輕裝甲化的受閱部隊立刻引爆了整個受閱現場。目睹如此強悍的鋼鐵海洋,百萬群眾忘情地歡呼,他們終於直觀而實在地感受到,自己的國家到底已經強大到了什麼程度!
一個個黑sè的黃sè的,藍sè的,白sè的方陣魚貫而前,一個個步兵,摩托化,騎兵方陣驕傲地經過帝國的心髒,一個個英雄的團隊展示著他們的全部風采。在這一天,這個東方民族,向世界恣意地展示著自己的風采。
全場的氣氛,在那一刻達到了**:五百名最勇猛功勳最著,從開始戰鬥到最後的老兵和軍官們,組成龐大的方陣,全副武裝地通過凱旋大道,穿越凱旋門,手中擎著一麵麵繳獲的戰旗。
有黃海大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升起的那一麵2字旗“皇國興廢在此一戰”的豪言壯語已經化為輕煙:有克羅帕特金將軍視若珍寶的後貝加爾方麵軍司令部燙金國旗,曾經飄揚在庫倫城頭,此刻卻有氣無力地蜷縮在地麵: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愛如掌上明珠的羅曼諾夫王室戰旗,此刻被簡單地卷起黯淡無光:有號稱“沙皇親衛”“頓河雄鷹“的俄羅斯皇家近衛第二步兵師的戰旗:有號稱“鋼軍”的日本陸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聯隊的聯隊戰旗,天皇禦書的“鐵樣刃男兒”字樣曆曆在目:有號稱“日本第一強兵”的日本陸軍第六師團第十三熊本聯隊的聯隊戰旗,旗角上天皇禦筆題寫的番號格外顯眼:鋼鐵雄師來到金水橋前,齊齊轉身,把一麵麵象征著這個星球上最強軍隊的戰旗丟棄到最高統帥的馬前。俄羅斯雙頭鷹徽歪歪扭扭地栽到金水河中,日本皇室的菊huā紋飾被軍人們的馬靴踐踏。這些軍隊,以及他們所屬的強大國家,在這一刻遭受到了最為殘酷的羞辱。
他們被徹底擊敗遭到踐踏,並選擇了屈服。他們曾經縱橫歐亞,被視為不可戰勝的軍隊,已經煙消雲散。
全場的歡呼如同山呼海嘯又好似排山倒海的颶風,所有人都已經陷入了癲狂。
在這一刻鄭宇的身軀,如同火紅戰馬之上的一杆標槍,左手高高舉起皇帝權杖,坦然地麵對百萬軍民的歡呼。禮炮齊鳴,巨大的飛艇懸停於金水橋上,垂下兩個巨大無比的紅sè卷軸,被下麵的禁衛軍士兵固定住,燙金的大字格外顯眼:“神州千古第一功,中華自此號長雄!”
全場軍民歡聲雷動,無數麵旗幟彙合成了一片紅sè和金sè的海洋,如同湧動的巨浪,撼動了天地,掀動了風潮。
年輕的皇帝,就麵對著這狂歡之海,獨自立於金水橋頭,表情平靜而坦然。
一人,一馬,一橋。在這一刻,被銘刻入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史冊之中,再也不可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