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雲飛渡仍從容(上)(1 / 3)

盡管沙皇的軍隊依然勇敢,士兵們對於沙皇也恢複了一定的信任,也被許諾的土地和特權所吸引,但他們大部分終究隻是普通的農民,而他們的軍隊力量又處於劣勢。隨著傷亡的增加,勝利希望越來越渺茫,沙皇軍隊中逐漸開始出現了一定的動搖。

關鍵時刻,還是依靠了沙皇近衛部隊的拚死反擊才勉強穩住了陣地。[]

在這個時候,新的消息傳來,臨近聖彼得堡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爆發了新的革命。當地蘇維埃發動了武裝奪權,準備推翻“資產階級政府”,“與最高蘇維埃組成蘇維埃聯邦”,結果遭到當地民族主義分子為主組成的臨時政府**,引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聖彼得堡的蘇維埃紅衛軍馬上宣布介入,“支持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工農大眾的正義行動”,號召“一切蘇維埃團結起來,一切勞動人民團結起來,一切受壓迫的民眾團結起來”,迅速開入了兩國,驅逐了臨時政府,迫使他們逃亡臨近德國的立陶宛大公國。

在法國,由於法國外籍兵團和地中海艦隊直接介入了俄羅斯內戰,左翼政黨發動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其內閣代表也宣布辭職。饒勒斯和蓋得聯合起來,宣布“堅決反對政府僭越國會權力,擅自與俄國蘇維埃政府開戰”,並提請議會對現任政府進行彈劾。聰明的法國左翼還撰寫文章,提出“與蘇維埃俄國的戰爭行為,必將導致俄法同盟體係被摧毀,從而惡化法蘭西的***,請看一看我們的東麵”。

由於法國對蘇維埃的戰爭行為,雖然聖彼得堡蘇維埃出於“克製”,並沒有公開宣布巴黎市場的俄國國債失效,但巴黎市場上的俄國國債已經跌得慘不忍睹。損失慘重的法國國債持有人隨即開始了輿論攻勢,卻奇異地分成了兩派,一派煽動民族感情,“請牢記阿爾薩斯和洛林,法蘭西的血不應該流在東方,尤其是對麵站著我們對抗日耳曼德國的盟友”,另一派卻主張“馬上派出更多的遠征軍,堅決消滅危險的暴民政權,恢複沙皇陛下的統治,以確保法俄同盟得到履行”。

法國內部的政治鬥爭,尤其是議會內各在野黨團聯合起來準備對政府提出彈劾這一迫在眉睫的威脅,迫使布魯埃內閣作出讓步,布魯埃本人親自前往議會進行解釋宣布“不再增調軍隊”,並解釋說“外籍兵團是以誌願者的身份加入沙皇麾下”,“這不代表法蘭西共和國與蘇維埃政權之間的戰爭行為”,“法蘭西共和國政府與沙皇政府之間的關係是基於長期以來的合作與友誼”。

同時,法國駐基輔的外交特使被迫轉告沙皇,“法國政府暫時無法追加進一步的支持”,並再次敦促沙皇政府與中國人達成媾和,“目前能幫助俄國的隻有中國人”。

英國方麵的情況比起法國也好不了多少,尼科爾森現在成了中俄媾和最積極的鼓吹者和推動者,每天拉著法國特使從早到晚圍著沙皇勸解,從曆史講到現實,從國家未來將到個人前途,連一直諂媚沙皇的阿列克塞耶夫都si下嘲諷這兩個人“如同兩隻蒼蠅”。

一場艱苦而複雜的談判在斡旋者的親自參與中艱難地進行。

“……我方再次建議,以《尼布楚條約》貴國代表曾經提出的以勒拿河為界作為西伯利亞-遠東方麵談判的基礎,在中亞方麵,俄羅斯帝國政府願意以巴爾喀什湖作為兩國分界線的基礎……”

“……中華帝國政府已宣布與俄國簽署的一切條約無效,中華帝國方麵再次重申,以葉尼塞河作為分界線的重要依據是非常合理的訴求,而中亞方麵,全部土耳其斯坦總督區和草原總督區的提案也是公平合理的。至於貴方所提的《尼布楚條約》,敝國政府從未給與承認,也不打算承認,更何況貴我兩國之間一切條約已經被廢棄……”

“……大英帝國政府認為,在西伯利亞北段不妨以葉尼塞河為依據,向南則采用通古斯卡河接貝加爾湖……”

“……法蘭西共和國政府支持大英帝國政府的看法,並且認為中亞方向上的額爾古納河和錫爾河之間地帶可以考慮交由中國方麵管理……”

“……俄羅斯帝國政府出於盡快結束戰爭,恢複和平的善意,願意在英法盟國的建議基礎上進行討論……”

……

“……中華帝國政府通知各方,鑒於俄羅斯帝國政府明顯缺乏和平誠意,以及目前形勢的發展,中華帝國政府於即日起,宣布對前次所提之談判基礎加以修訂,新的分界線從鄂畢灣的鄂畢河出海口開始,沿鄂畢河南下,接托博爾河南下,再接恩巴河,以及裏海,此線以東,包括其所屬河麵的通航權,捕魚全和一切水上沙洲,需要由中華帝國方麵行使完全自由的處置權……帝國陸海軍將成為該項主權的保障……戰爭賠款金額提高到十億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