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師傅和吳經理的動作很快,沒過多少天就各自形成了具體的方案,秦孝看了兩人的改革方案,改革的力度都比較大,方案的製定也都比較科學合理。朱師傅把公司運輸車輛縮減為八輛,將日常商務用車縮減為三輛轎車,一輛商務車,在司機的配置上和秦孝的設想有所出入,秦孝本來預想一輛車配一個司機,專人專車,按朱師傅的方案配十二個司機就夠了,可朱師傅的改革方案中配置了十五名司機。朱師傅解釋說:“專人專車的設想比較好,我多配了三名司機是以防哪個司機有什麼突發事情,可以有個替換的人選,還有就是,公司大門隻有一個門衛,公司沒有保安,我想日常司機不出車的情況下,可以做安保工作,保證公司的安全,再就是,司機的收入和行車裏程掛鉤,這樣可以有競爭,讓他們都能用心開車,好好表現。”
秦孝聽後不由得佩服朱師傅想的周到,說:“朱師傅考慮的周全,司機多了也可以讓它們輪換的多休息,保證安全行車。”
朱師傅聽到秦孝支持自己的想法,顯得有些激動,說:“是的,這樣可以讓它們能夠多照顧家庭,讓他們覺得公司很人性化。”
吳經理的方案更大刀闊斧,他的方案是公司在總經理下設辦公室、財務室、生產部、設計部、招商部、車輛部,人事部設在辦公室。秦孝看到吳經理將生產部的員工縮減了近一半,隻保留了五十人,設計部本來是沒有這個部門的,現在單獨設立,秦孝覺得吳經理對公司的期望不小。招商部之前也沒有單獨設立,拉訂單都比較隨意,現在成立這樣的部門對穩定客戶來說很有必要。財務室吳經理沒有給出意見,他想著得留給秦孝自己決定,秦孝看出了吳經理的想法,笑了笑,沒說什麼。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公司的改革方案正式推出,公司已經完成了法人代表的變更手續,秦孝正式成為總經理,辦公室也成立,命名為總經辦,吳經理從外麵招聘了一名經驗豐富的總經辦主任,是一名40多歲的男人,姓孫,還是MBA畢業,秦孝又從公司抽調了幾個勤勞機靈的員工放在總經辦。秦孝找了個工作很認真的30歲出頭的女人事經理,負責公司人事工作。生產部指定了公司一個威望很高的老員工負責,這人很早就開始跟隨秦孝父親創業,現在得到重用,熱情很高。設計部和招商部基本上都是新招聘來的人,兩個部分的負責人都很年輕,幹勁也足,隻是不知道工作成效如何,秦孝聽從了吳經理的意見,安排了幾名資深的老員工進這兩個部門,一方麵帶帶他們,另一方麵可以實時監督,給秦孝搜集情報,隨時向秦孝彙報。車輛部完全按照朱師傅的方案進行了改革,朱師傅也走馬上任變成了朱主任,朱主任每天都是精神飽滿,但他依然當著司機,平時秦孝用車他都是親自開車,秦孝說了幾次,讓他隨便安排個司機就好,可朱主任依然如舊,秦孝也就沒再說什麼。
財務室秦孝親自著手改革,他通過梁中天找到一個很有財務經驗的財務經理,將公司之前的賬目進行了整理,然後新招了幾個財務人員,將之前的財務人員都辭退了,因為秦孝通過一段時間的查賬發現,公司的賬目混亂,從中可以發現財務人員有中飽私囊的情況。之前的財務人員聽到被辭退的消息都很氣憤,找到秦孝理論,秦孝沒有聽他們說,隻是淡淡的說了句:“如果你們有什麼不滿,你們可以自己打電話報警,可以叫經偵隊。”
所有人瞬間麵無血色,他們心知肚明自己這些年都幹了些什麼,都心虛的沒再說什麼,收拾東西離開了公司。
原本100多人將近200人的公司,通過改革隻剩不到80多人,力度比秦孝預想的還要大,但剩下來的人都是特別精幹的員工。秦孝將剩餘車輛和公司其他閑散的固定資產進行了拍賣,回籠了一筆數目不小的資金。
公司所在的院子是租一個國企的閑置倉庫,大門一進來是一棟二層小樓,是公司的日常辦公樓,後麵的倉庫經過改造,一半是生產車間,另一半是堆放原料和成品的倉庫。車間旁邊還有一塊兒空地,秦孝找人搭建了二層的簡易房作為員工宿舍,宿舍四人一間,還安裝了空調,宿舍旁邊建了職工食堂。所有的員工都特別開心,之前公司提供的宿舍較遠,每天都跑來跑去很不方便,現在食宿都在公司,省了很多麻煩。這樣一來,公司也不必再承擔每年為員工租宿舍的費用,節省了一筆開支,員工的安全也有了保障,實現了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