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在信件上說,以他們的皇太後為首,有一幫人天天聚集在宋朝的軍營前麵,質問宋軍為什麼現在東瀛人可以變成宋人,而他們卻不可以?
那皇太後更是激進,弄一張草席坐在宋軍軍營門口,宣稱如果宋朝人不給他們東瀛人那樣的待遇,她就絕食,餓死在宋軍的軍營前麵。
這個舉動得到了高麗百姓的響應,許多人都加入了這個行列,更有甚至是一個壯漢居然拿著把刀把自己的肚子刨開,以抗議大宋在對待東瀛人和高麗人上麵的不平等待遇。
陳元看著李瑋的信件,真的很是詫異,這個結果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相比之下耶律涅咕嚕就有一些頑固不化了,要是他有棒子一半的覺悟,何至於雙方鬧到現在這個地步?
正式接收高麗還需要文彥博出麵,不過陳元要馬上回信給李瑋。不能把那個皇太後真的餓死,對於那些一心想要歸順的人,必須給他們很好的安撫。
當然,反抗必然會存在,李瑋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陳元相信,宋朝士大夫如果知道高麗現在的情況,一定不會拒人於千裏之外的。
陳元把李瑋的信件收了起來,眼光看向狄青:“大哥,我們家裏的事情差不多已經辦好了,現在你就要做好準備,等耶律涅咕嚕的事情一完結,我們馬上出兵,去打阿拉伯!”
到現在為止,宋朝已經完全確立了在東亞地區不可動搖的霸主地位,就像範仲淹想的那樣,這個時候宋朝如果坐下來消化一下勝利的果實,會讓宋朝今後的發展更加順利。
但是陳元不想完全靜止下來,他認為,適當的運動是可以刺激消化的。比如對阿拉伯的戰爭,隻要控製在一定規模之內,那麼對宋朝沒有什麼壞處。
中亞一帶現在都是阿拉伯帝國的藩屬國,這個古老的帝國注入了塞爾柱突厥人的血液之後可以說是煥發了新生,曆史上假如不是塞爾柱突厥人引發了十字軍的東征,這個帝國的生命將會更加長久,他們甚至有能力和蒙古人在大漠一決高下。
十字軍的幾次東征不光是讓阿拉伯帝國被打的苦不堪言,也讓歐洲自己的力量損失慘重。甚至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參加戰鬥的都是一些孩子。
陳元當然不想給阿拉伯重新站起來的機會,這一次陳元聚集了藩屬國所有的騎兵力量,力求給予這個剛剛重新站起來的巨人重重一擊,就算打不垮他,也要讓他今後沒有實力挑戰大宋,宋軍可以安安穩穩地先把唐朝因為戰亂丟失的西域經營好了,打開一條陸地上的出口。
狄青點頭:“放心吧,蒙古的雇傭軍,還有回鶻和吐蕃的軍隊都已經到位,我們自家的人馬隨時可以走,現在的關鍵是,我們能帶走多少遼國的騎兵。”
劉平忙的說道:“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掌櫃的先前估計的三十萬人是沒有了,不過二十萬還是可以的。”
陳元苦苦一笑:“耶律涅咕嚕啊!他一逞英雄,讓我手裏整整少了十萬人馬!”
說完陳元把一份中東地區的地圖給打開,看看上麵宋朝細作標記的好想並不太準備的圖標,他的手點在內沙布爾:“這裏,大哥你看好這個位置,細作畫的不一定準確,但是你一定要把這個地方給我打下來。”
狄青看看,他知道那是塞爾柱突厥人起家的老巢,一旦打下這個地方,必將給突厥人的心理造成極大的撼動。想打下這裏不是容易的事情,其中最大的困難在於宋軍隻能采取奔襲作戰的方式來進行這場戰鬥,而道路的不熟悉和對沙漠環境的陌生注定了奔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不過狄青沒有說這些,隻是信心十足的給了陳元一個回答:“沒有問題。”
陳元說道:“小弟在回鶻給你壓陣,你放心,物資給養方麵如果出了一點問題唯我是問。”
狄青笑了一下,把心中早已經醞釀好的作戰計劃說了出來:“世美你看,我打算兵分三路,其中大部人馬攜吐蕃,回鶻的番薯軍隊兩路出回鶻,以鉗形攻勢攻擊黑汗帝國,他們必然是向阿拉伯人求援,我們就在這裏,和阿拉伯人堂堂正正的打一戰,朱羅國的壓力就減輕了。”
這是狄青的攻其必救的策略,宋軍攻擊黑汗阿拉伯不可能不管,就像如果阿拉伯人攻擊回鶻,宋朝一定回去迎戰一樣。
狄青的手又在蒙古的最西邊劃了一下:“另外我打算派一部分部隊,再讓蒙古人協同,從這裏穿下去,直撲突厥人的老巢。端掉他!”
狄青的作戰計劃非常籠統,不過籠統就對了,像以前那種宋朝在汴京就把將領的行動全部計劃好,根本不可能打勝仗。
一個大致的指導方案擬出,細節上的問題要等到到了邊境,根據地理,天氣,對手,還有自身的情況再詳細製定,這才是打仗。陳元總的來說對狄青的戰略比較滿意,狄青以黑汗為主要目標,這就注定不會過分的刺激了阿拉伯人,宋朝在中亞需要一個橋頭堡,宋軍需要用一定的戰場之外的手段來換取建設這個橋頭堡的時間。
狄青顯然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陳元笑了:“大哥做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