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2 / 3)

所以當河南的百姓在******的情況下,幫著侵略者打走本國的軍隊的情況出現的時候,後世人就完全沒有必要感到多麼荒誕,多麼的不可理解了。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成為一個亡國奴,還可以苟延殘喘下去,那麼為沒落的封建政權效忠然後死掉,就是一個非常沒有道理的選擇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要征收皇糧國稅,把稅收收到幾十年之後的封建光頭黨也要征收皇糧國稅,反正都是要接受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上麵的統治者是誰,對於老百姓來說又有什麼區別呢?

在封建製度下中國人民的表現在後世人看來很愚昧,那麼同樣在封建製度的統治下,而且是在更野蠻,更殘酷,更嚴重的具有典型封建領主特征的名實相和(中國的封建製度是一種在大一統製度下的權力封建體係,地主階級沒有通過科舉製度獲得官位之前,並不具備封建特權。但是倭國的封建製度則是馬老人家所說的那種典型意義上的封建製度了,各地的大小大名,既有地主的名,同時也在實際上進行著封建割據)的封建製度下,倭國人民的表現,隻會更加的令後世人感到不可思議。

畢竟,對於倭國人來說,給倭國帶來文明之光的“黑船事件”,還要再等兩百多年之後才會發生。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在本時空裏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黑船事件是不會發生的。

現在的中華忠勇營班長十四郎,原本是薩摩藩的一個低級武士。那個從江戶時代就開始廣泛的流傳的笑話,“小武士的家裏除了被子和鍋,還有一塊大石頭,因為當他感到冷的時候,可以舉石頭取暖。”可以說就是薩摩藩低級武士十四郎的真實寫照。

作為薩摩藩大名島津家的,家臣家的,家臣家的,家臣家的家臣,小武士十四郎的生活是非常的破落的。家裏隻有十來畝廣種薄收的土地的十四郎,過的是比普通的自耕農也好不到哪裏去的日子。飯團從來都吃不飽。很多時候,十四郎都得和那些卑賤的農民一樣,靠海裏的出產渡過饑荒。

要知道,在這個自然災害嚴重的小冰河時代裏,就是農業耕種技術在農業時代裏已經登峰造極了的中國自耕農都沒辦法生存下去了,那麼在農業耕種技術落後,土地和自然環境更加的惡劣,在整個倭國也是以窮困和貧瘠而聞名於世的薩摩藩,如果不是有一把祖傳的武士刀的話,破衣爛衫麵黃肌瘦的十四郎在外表上看都不太怎麼像一個完全脫產的,以軍事工作為生的武士。

在落後的封建農業社會裏,生存危機是一柄籠罩在每一個人頭上的可怕利劍。對於十四郎來說,怎麼活下去真的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因為某種所謂的“武士的精神”,完全脫產了的十四郎,還是每天都在通過揮動粗木棒,舉石頭,一方麵保證自己身體的溫暖,一方麵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武藝。

然而,十四郎的生活在華夏4312年,西元1633年的年末的時候,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在那個時候的某一天裏,剛剛從自己的家主家討論完怎麼防範中華人的入侵,飽飽的吃了一頓飯團子,回到家準備開始繼續磨練自己的武藝的十四郎,親眼目睹了作為薩摩藩的“王”的島津家的居城,被一陣陣突如其來的“天雷”,轟炸成為一片白地。

在此之後,在幸存下來的家主的家主的組織下,十四郎又親自參加了那場地獄般的說成是戰鬥不如說是屠殺的戰鬥。

無數(其實最多也就不到兩千人)的足輕在武士們的帶領下,絕望的衝向天`朝大軍用“昂貴”的鐵絲網組成的灘頭防禦陣地,然後就在一片清脆的嗒嗒聲的伴隨下的火鏈下,化成了一地的碎肉。

當一半以上的兵力在海灘上變成肉塊兒之後,已經沒有了任何家主,徹底的淪為浪人的十四郎和剩下的人一起,哆哆嗦嗦的跪在了被鮮血和肉塊兒鋪滿的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