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王書輝下鄉記 2(2 / 2)

不過,因為後勤供給的問題。目前,這支部隊沒有遠程機動的能力。複興會的實際運輸能力,隻能為這支部隊提供在湖廣地區內部機動作戰的補給。

第二就是工業建設方麵。在工業建設上,王書輝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那個日產鐵五十噸,日產鋼十噸的小型鋼鐵聯合廠的建設上。除了鋼鐵工業外,在機械加工,煉焦,采礦,製磚和水泥這幾個方麵,也陸陸續續的建立了幾個相關的小廠。

王書輝實際上認為,自己的努力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成果。死了五百多人,弄壞了三四批他通過時空門弄過來的機械設備,花了人民幣近一千萬,白銀七千多兩。光是在買入礦工上一項花費上,他就花了近萬元,從現代買那些用來交易人口的棉布和人造絲綢。

可即使這樣,一年多來,才培養出不到三百個基本合格的,具有初中理化知識,還達不到現代職業技術學校水平的技術人員;不到一千個小學文化,初步掌握上機操作能力的技術工人;以及三千多個連圖紙也不太看得明白,字也隻認識四五十個,在工作中經常出錯的不專業的工人。

王書輝自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不僅瘦了三十多斤,還受過幾次嚴重的燙傷。右手的小手指頭也被砸掉了一節。臉上還留下一道淺色的疤痕。他專門為此回到現代治療過好幾次,小拇指上還帶了一節假手指頭。

付出了這麼多的人命,花了這麼多錢,自己的身體都殘疾了,才弄出這麼個現代社會偏遠地區鄉鎮水平的工業規模來。就這樣,幾個工廠還時不時的出事故,掉鏈子。

這一年多下來,王書輝不知道工人們的專業水平提高了多少,倒是醫學部門的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醫生、複興軍的軍醫們,通過這一年多頻繁的實踐,目前水平可以達到現代社會的鄉鎮衛生所的水平了。

第三方麵就是組織建設方麵。王書輝通過現代方麵智囊的幫助,在複興軍中建立了,複興會組織,全麵建立在複興軍各個層級的組織模式。確立了,軍事行動由參謀部門負責(參謀係統),部隊行政由政治部門負責(教導員係統),戰鬥指揮由軍事長官負責的基本模式。

複興軍中所有指戰人員,全部都出身王書輝的弟子。他們中有一些是王書輝在教導營時代的弟子。即使不是教導營出身的,也都是王書輝後來建立的軍事學校出身。

在複興會方麵的組織建設上。王書輝建立了複興會常委會為最高權力機構;軍事委員會、工業委員會、農業委員會、統計委員會四個專業領導機構,受複興會常委會領導;書記處、情報處、通商處、警務處、醫務處等各主要部門,直屬複興會常委會的組織模式。

複興會第一屆常委會,由通過了“最高考試”成為複興會會員的複興會全體成員,選舉出複興代表委員會,由王書輝從複興會代表委員的成員中,選出複興會常委會。各專業委員會和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由複興會常委會任命。

雖然經過半年多的選拔和任命,複興會的基本組織機構被搭建了起來。但是,因為複興會成員的思想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問題。主要的領導工作,還都要由王書輝來做。他正在努力的理順整個複興會的組織模式,培養複興會的第一批領導幹部的實際工作能力。

不過,從目前來看,複興會的框架雖然搭建了起來,但是複興會的成員們,還都隻是初步具備的執行命令的能力。無論是對複興會綱領章程的認識水平,還是對**********的基本原則的運用。複興會會員們,這些現代社會小學文化,好一點的,達到初中文化水平的複興會領導幹部們,在主觀能動性上基本是沒有的。

他們倒是,能把王書輝教給他們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知識,背的滾瓜爛熟。但是,讓他們在具體的工作中貫徹這些理論,還非常的不現實。

所以,王書輝目前像個萬金油一樣,哪裏出現問題,就頂到哪裏去。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是個政治組織的領導者,倒是很像一個接手了一家運轉狀況一直處於崩潰邊緣的鄉鎮企業的倒黴蛋一樣。

不過,好在複興會的工作已經開始逐步的走上正軌了。王書輝現在覺得,自己現在可以走出去,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好好進行一下考察工作。看一看,自己這個穿越者,是不是給明朝末年的枝江地區帶了實質性的改變。

而且,他也準備到其他的非複興會的控製區域,考察一下明末中國社會的實際狀況。

吃完了飯,王書輝拿出一份複興會代表委員會的文件,從複興會代表委員會的一百多個委員中,挑選本次考察組主要成員。

其中有四個人,是王書輝決定在考察中進行重點觀察的對象。

他們分別是:近期工作表現出色的,複興會直屬農場場長林雨澤。複興軍副總政委、第五步兵營總教導長唐亞峰。複興會通商處處長胡啟凡。以及朱微妏的六舅舅,隻比朱微妏大五歲,今年剛剛二十二歲,主動要求加入複興會並通過考核的,通商顧問劉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