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武青珞,是怕她聽了這滿殿朝臣的守歲詩,便是再不會作也會拚兩首出來,還是也擔心她早有準備?真是不把她拍到死誓不罷休啊。武青玦心中暗暗氣結,皇帝陛下聽了她的提議,倒是大感興趣的樣子:“可憑臆想成詩詞?這話從何說起?”
看來當日詩會上的事兒雖然傳了一些到皇帝耳朵裏,但她也並不完全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這也可以解讀為皇帝陛下對這個孫女可謂完全沒放在心上。武青珞把武青玦那日在詩會上那番反駁的話說了,一時殿內眾人皆神色各異。當日武青玦在尚香詩會上雖然出足鋒頭,但到底隻是在學院仕子間小小揚名,這朝堂之上對她這位貴女的轉變聽聞得卻是不多,之前群臣聽到皇帝點了武青玦的名,又戲謔她做“小詩仙”,已是大為不解,此際聽到武青珞之言,才知道皇帝陛下所言是有由頭的,又因武青玦當日之言甚是狂悖,大多數人已是麵露不以為然之色,驚訝有之,哂笑有之,欲看其笑話者也有之,當然也有忐忑期許的,這些多是與她雙親交好的同僚,隻有極少數人如李明夙、武明瑚等,笑容滿麵,看著武青玦的目光充滿信心。
“青玦既敢如此說,想必是胸有成竹。”皇帝陛下意味深長地看了武青玦一眼,轉而稱讚武青珞:“珞兒的提議甚妙,青玦便以此為題吧。”
這皇帝還真是偏心眼兒啊。武青玦在心中暗罵了皇帝和武青珞幾句,卻不敢違旨,幸好之前溫習守歲詩的時候,雖然著重於挑出描繪宮廷守歲場景的,但也記了一些別的佳句,否則此際倒真要出醜了。心中既已有計量,當下也不再裝腔作勢,徑直對皇帝道:“青塊卻之不恭,便做一首七律,若做得不好,請皇祖母和諸位大人莫怪。”言畢,挑了首王安石的《元日》背誦出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念完,武青玦微微欠身施禮:“青玦獻醜了。”朝堂之上一時無聲,除了對她極有信心的少數幾人還麵帶微笑,其餘群臣皆是一副意外的表情,倒不是覺得她這首詩作得真的有多好,大多數人是因為她真的作出了詩而感到驚異。而沒看到武青玦出醜的武青珞,卻是臉色不佳。寂靜片刻,突聽到有人拍了拍手,出聲讚道:“貴女將元旦民俗描於詩中,平淡中見匠心,如此稚齡有此巧思,殊為不易。”
武青玦轉臉看去,見誇獎她的人正是少年探花上官敏。皇帝跟前的紅人都說好,群臣哪裏不抬轎的道理,自是紛紛出聲誇獎,直讚武青玦“聰慧過人”、“有其母之風”。武青玦聽得這些誇獎,在心中苦笑,低頭一看,見武明玥和紀詢都抬頭望著她,武明玥唇角帶著笑意,眼中的欣慰和喜悅毫不掩飾,紀詢看著她的目光就複雜多了,無喜無悲,卻像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