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青玦正在答話,卻聽到宮侍傳令:“陛下駕到!”
眾人趕緊排好上朝的位置跪迎女帝,不一刻,女帝和相王鑾駕浩浩蕩蕩行進麟德殿廣庭,進了大殿。女帝升座後,傳令王公升殿。皇室宗親、王公貴族和三品以上的高級官員紛紛卸劍、脫靴,依次進入麟德殿。武青玦跟在雙親身後入殿,殿內的火龍燒得正旺,室內燃著龍涎香,溫暖如春。待眾人在各自的位置依次站好,光祿卿行至殿中,跪請道:“請陛下賜群臣上壽。”
隻聽女帝道了一聲:“可。”
卻見一美髯公從禦座西南首位走出,跪地拜道:“臨緇郡王李瑛稽首,元正首祚,臣等不勝大慶,謹上千秋萬歲壽。”
這李瑛正是李隆基之子,李明夙之父,當今大唐的娛樂業巨頭。雖然李家子弟已不在朝中任職,但仍享有身份上的尊崇,李隆基是前唐皇孫,又是聖神帝親孫,人長壽,經新唐四朝,地位非同一般李氏子孫,新唐曆位女帝也挺抬舉他,不說遠了,就本朝來說,幾乎每年除夕大宴,都是由他代表群臣進酒致辭。三年前李隆基過世,皇帝陛下為顯對李家的隆恩浩蕩,又讓李瑛接替其父大宴進酒。
大宴的禮儀繁多,皆從聖武帝《開元禮》。聖神帝臨朝稱製後,曾著令禮部簡化禮儀,沒想到此事困難重重,以聖神帝之大能,都遇到不少阻力。聖明帝太平公主即位後,對簡化禮製一事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舊唐禮製得以死灰複燃。到聖武帝開創了開元盛世之後,索性又恢複了舊唐禮,以《貞觀》、《顯慶》二禮為藍本,重新修編了《開元禮》,後聖武、聖文二帝沿用此禮至今。
群臣等李瑛說完,俯首皆拜,隻聽皇帝答道:“敬舉公等之觴。”群臣聽皇帝說完,又拜。皇帝端起臨緇郡王敬的酒,一飲而盡,群臣見狀,三呼萬歲。侍官叫道:“就座。”三品外的官員皆在殿外紛紛就座,殿內的高級官員們也在各自的位置上落了座。武明玥等雖然是皇女皇子,但因沒有爵位,位置也並不靠首席,這正合了武青玦的意,對於座位不緊靠皇帝,她是由衷感到竊喜的。
抬眼打量,這殿上眾臣她識得的並不多,之前見過的禮部侍郎上官敏,赫然在列,他此際穿了朝服,臉上早不見了麵對宮傾城時的哀戚之色,卻是一派風流倜儻的模樣,懶洋洋地坐在桌後,唇角似笑非笑,表情似帶了一絲嘲意,不經意地顯出幾分輕佻之色。武青玦不知他那絲嘲意是對誰而起,心中卻是一淩,直覺此人遲早會惹出什麼麻煩,以後最好敬而遠之。轉臉又見側對麵,李明夙正坐在李家子弟之間,對她展顏一笑。武青玦微笑著點了點頭,聽到身側一聲輕哼,轉頭卻是武青珞,坐在二皇女一席,與武青玦隔座相鄰。武青玦不知何處又惹到這位嬌小姐,隻得轉頭不語。
這時殿內的歌舞節目已經開始。麟德殿筵席紛呈、鍾鼓喧天、絲竹震耳。尚食官開始依次給群臣敬酒。宮侍隨旁唱叫:“酒到,起立!”在座群臣先是俯伏,而後起身站到席後。每個人見酒到自己麵前,都要再拜一番,接過杯子,恭敬就座。待到群臣都得了酒賜酒,皇帝方舉杯勸飲,群臣起身飲畢,方又落座。酒過三巡之後,皇帝賞下禦黃王母飯,眾臣又謝,禮儀如進酒。
這禦黃王母飯有如後世的什錦蓋澆飯,飯麵上蓋滿了蛋和油脂,武青玦吃得有些發膩,偏又不得不吃完,弄得她吃了這飯連帶對席上其他食物也沒了胃口,好不容易等到飯畢,宮侍們撤去食物,又擺上酒和果品點心,這當兒卻是到了除夕大宴消遣時段,首先上演便是宴會的重頭戲,觀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