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搏上一搏(2 / 2)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立儲的奏章,全部留中不發。這一段時間,趙光義醒來的時候,一看議論立儲的奏章,便看也不看,一律留中。

朝會一開始,宋泌便站了出來,說道:“臣啟陛下,上次彈劾中書舍人李穆一事,當時聖意交由中書省議論裁處,臣為禦史,且為臣所奏之事,今日乞聽聖意如何?”

趙光義聽了,問中書省的官員們,說道:“中書是何意見?”

作為直轄中書的政事堂,這些個宰相們,不可能不參與,這處理意見的奏章,便是幾位宰相們和李昿一起商量出來的。

這句話,不過是走走過場,其實早在前天。中書省的處理意見便已經出來了,奏章已經送進了皇宮。最後的結論,卻是建議降職。但是,這個降職降得有點狠,貶為中書司封員外郎。對此,趙光義也是進行了留中不發。

不為別的,趙光義知道。現在這個儲君的位置,目前分為了三方的博弈。現在三方正在糾纏,趙光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自己現在就是在保李穆!

因為趙光義知道,自己保李穆,便是保這三方的均衡。保住了三方的均衡之勢,自己才能從中遊刃有餘。

趙光義感覺這幾天自己非常被動,細細的想來,自己一直想要冊立的皇太子,便是趙元佐。原本希望趙普會擁立趙元侃的,沒想到自己最大的依仗,趙普卻是和自己意見不一樣!

保住了李穆。便是保住了趙元佐。這是趙光義的想法,而且李穆和李昿,卻是同一個鼻孔出氣的人物。因此,趙光義決定,一定要保住李穆!

這時候,中書舍人李昿先表態了,說道:“皇上,臣以為。證據不足,大部分罪過,實乃禦史台風聞言事!假如此風聞言事便處罰大臣,空有不妥!而其中宋禦史所奏,又卻是屬實,因此,臣以為。可以貶知一縣可以!這也是中書商量的決議!”

趙光義問趙普道:“首相以為如何?”

趙普態度很是堅決,明確的說道:“臣以為,這李穆貶知一縣,實為可行!”

趙普的話剛一落地。卻聽一向不參與朝爭的沈倫卻說道:“皇上,臣以為,李穆雖然處罰太重。臣以為,當降為中書司封員外郎可矣!”

話音剛落,趙光義忍不住一愣,問道:“光是降職員外郎,恐怕不符合朝廷律例!”

沈倫接著說道:“既然如此,可撤去直史館判事之職則可!”

沈倫完全是站在中立的角度來考慮的,這樣一來,李穆雖然是降了職位,但是實際上在中書省也還有一席之位。對於當前朝政的格局,不會有影響!

盧多遜這時候也說道:“臣讚同沈相所言,但是臣認為,不但應該除去直史館判事,而更應該轉為大理評事!去除左補闕之職!”

談論了這麼久,這才說到點子上了。宋朝時期的官員們,降職的話,是要將等級一起降掉的。李穆實際上是直史館判事!整個大宋朝的官員們,真正的權利,完全集中在判,權這兩個字上。

除去直史館判事的職位,這是必然,但是盧多遜更狠,直接將其除掉直史館修撰,降級為大理評事,這是什麼?一個剛中的進士,就是大理評事!

最主要的是,直史館下一步,便是進翰林院,進入翰林院,做了學士,便是所有學士之首了。而現在直接踢出直史館,也就是徹底斷絕了李穆進入翰林院的可能!

盧多遜一表態,那真是雲集者影從了。加上沈倫表態,便標誌著,朝廷超過一般的官員們,是支持盧多遜的。很快,知諫院的言官們,也開始大力支持盧相和沈相。然後便是中書省的員外郎,堂官等,紛紛表態,覺得盧多遜說得對!

趙光義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就按照中書的意見,除去直史館判事,直史館編撰,改直史館修撰。另外,除中書舍人,降職為中書司封員外郎!”

中書舍人本來還有封駁之權,現在不過是多拿一份工資的中書官員而已,現在降級為員外郎,也就相當於一個辦事員了。

眾人自然沒有意見,就等著知製誥們起草詔書,然後交給皇帝審核,再發給政事堂,這決定便正式生效了。

“另外,水部,這風滿樓的事情,商議如何?如何不見奏折?”趙光義問道。這是說的讓風滿樓任水部判司事副使的事情。

三省六部裏麵,是沒有水部的,水部是掛在工部下麵的一個機構,到了後來,元豐改製以後,才逐漸的變成了都水監。(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958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