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959年中蘇關係惡化之時,原子彈研究難度大大上升。那時的朱亞光年僅35歲,全身心投入到原子彈研製上,不斷突破國家能力發展,
最終得以實現原子彈的研製與成功試爆。
據朱亞光兒子回憶說,當時原子彈試爆的時候,朱亞光因在沙漠中迷路而錯過了那令人激動時刻,但是在他的心中卻是永生銘記的。據同行之人說道,當時他在沙漠中,轉身看到天空上升的蘑菇雲,一向深沉內斂的朱亞光不禁潸然淚下。
他兒子後來回憶道:“父親一生從沒有喝醉過,但那一天,是父親唯一一次醉酒,而且是開心的醉酒。”多年的研究成果終於實現了早年的強國夢想,朱亞光心中的激動快樂之情自然不言而喻。
作為中國核科學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朱亞光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可謂實至名歸。當舉國上下為第一顆原子彈研發成功而歡欣鼓舞時,朱亞光便再次將心思放在了氫彈的研製中。
毛主席也在原子彈成功試爆後信心鼓舞,指出下一個實現目標: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由於氫彈的研製原理無論是製造工藝還是資料研究都要比原子彈要複雜許多。這樣的重任自然又落到朱亞光一等人的身上。
自此,朱亞光與鄧稼先等人便留在北京開始對氫彈的研究探索。
1967年6月10日,具有曆史性的一刻在中國誕生了。我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這樣的偉大研究成績甚至令技術先進發達的美國驚歎不已。無論是對中國的研究能力還是研究時間方麵來講,都遠遠領先於世界各國。
這不僅僅表明我國的綜合實力的提升,更是表明未來中國的無限發展潛力,這樣的潛在能力自然能贏得強國的尊敬 弱國的敬畏,而這一切,都是朱亞光等一眾科學家的努力付出,無私奉獻的偉大成果。
2011年2月26日,朱亞光這位87歲的科學巨人離開了人世。
由於朱光亞科學研究的特殊性,出於國防安全的考慮,朱亞光對自身的工作十分低調,即使付出許多心血,也不曾高調過就連他的兒子,也是自行猜測了解到自己的父親是一名國防工作者。
在兩彈試爆成功後,寫關於兩彈日記之時,才明白了父親作為一名物理學家的偉大之處,也理解了其作為一名父親的責任與擔當。
正是朱亞光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貴品格成就了祖國的發展強盛,與此同時他為國家所做出的功勳將永垂不朽,世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