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靈魂擺渡人-劉德文(1 / 1)

在台灣高雄,有個人叫劉德文,他是左營區祥和裏的裏長,在我們大陸相當於居委會主任。然而,這個普普通通的人物,二十多年共幫助兩百多位赴台老兵實現“落葉歸根”。他的義舉感動著無數人,被稱為“靈魂擺渡人”。

2001年劉德文擔任裏長職位 ,他所服務的社區裏是高齡化老兵的居住地。當時一共有1800多名高齡單身老兵,而今已經不到五十位。這裏麵最年輕的都是90歲,年長的102歲。

服務老兵的時候,劉德文把自己當作他們的兒子,任勞任怨,不求回報。終於,他的付出獲得老兵們的信任,這對他來說無比欣慰。

2003年的一天,一位老兵邀請劉德文到自己家喝酒。酒過三巡,老兵突然懇求說:“裏長,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這個世界,能否麻煩你帶我回家?我想安葬在父母的墓旁。”聽到這番話,劉德文內心波濤洶湧。四個月後,這位老兵與世長辭。裏長劉德文不負所托,把他的骨灰背回老兵的家鄉湖南長沙,葬在他父母的墓旁。

他的這一舉動在社區迅速傳開了。一時間很多長輩找到他,希望在自己死後,自己也能落葉歸根。而他,也幫這些老兵實現了心願。

慢慢的,有媒體知道裏長的事跡,紛紛宣傳報道。傳到內地後,很多人給裏長劉德文寫信,留下自己親人的訊息,希望得到線索。

看著滿是思念的文字,裏長內心無比動容。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幫他們尋找親人,並以此為使命,從此一幹就是二十年。

劉德文說:“對長者,我會很講究。不可能把這個骨灰盒隨意一丟。我會把他當作健在的人,住宿一定是標間,讓長者舒舒服服的睡在我旁邊。坐飛機、火車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是對他們尊重,也是我的原則。”

“回家是一件喜事,我要用這種開心的方式抱著,背著他們。”

他就這樣身體力行,送每一位老兵回家。

2019年的時候,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易新聞推出了一個紀錄片《我熱愛的生活》,第一集十分鍾的短片就是記錄裏長劉德文的故事。

在看這個紀錄片時,我無數次熱淚盈眶。他幫南京的家屬尋找老兵李榮華。六次往返於台北和高雄,從一百多位李榮華中尋找,一家家寺廟找,一座座公墓排查。也許誠意感動上天,他最後找到了。當他在李榮華親屬期盼的目光中出現時,所有人都流下了飽含辛酸與思念之苦的眼淚。

他說:“李榮華伯伯,裏長帶你回家了哈,來,回家了……\\\"仿佛把走失很久的、拄著拐杖的老人交給親人一樣,他的聲音真誠而又溫暖人心。

李榮華二妹早已滿頭白發,當看到哥哥的骨灰盒出現時,不禁老淚縱橫。她的聲音因為過於激動而顫抖,一句“70年1個月零2天,想了他多少個年頭”道盡一輩子思念之苦。

大家發自肺腑的感激著裏長劉德文,他欣慰地笑著,和他們一一握手,說著“喜事,喜事啊。”

在李榮華的葬禮上,他的外甥念著悼詞。“我的舅舅生於大陸,逝於台灣,今日魂歸故土。但願從今往後,鄉愁不再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時代的洪流衝散無數家庭,但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永遠也衝不散。漫長歲月裏,裏長劉德榮以一己之力承擔起“靈魂擺渡人”角色,一次次穿梭於海峽兩岸,用自己善良和責任感填補著無數家庭的遺憾。

大時代裏無數人的命運都被裹挾著前進。世界很小,仿佛永遠隻有少部分的聲音在回蕩;世界又很大,無時無刻不都在演繹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