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極限人生-朱彥夫(2 / 2)

朱彥夫日複一複地練習自己吃飯,練習用假肢走路,吃過了多少苦,流過了多少汗水,期間的艱難與苦楚隻有他自己知道。國家可以養他一輩子,可他不想做一個躺在床上的廢人,他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尋找一番出路。

張家泉村位置處於山東省萊蕪市楊莊鎮最西段,這裏除了山還是山,在四周都是山的情況下連種農作物都難,全村都是吃了上頓都沒下頓。村民整日過著果不食腹的日子,連別提教育了。朱彥夫在這裏遇見了陪伴他一生的人,陳希永她不畏懼世俗的眼光,她不畏懼與他在一起的艱辛,她照顧他,她與他結婚生子。我們讚美她,她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多年後,兒女們曾問陳希永:“你選擇父親,是出於崇拜,還是出於同情?”她說:“都不是,我看了他一眼,就放不下了。

張家泉村的貧困深深的刺痛了朱彥夫,他見不得這疾苦,他回來了,必須要做點什麼才好。你能想像的到一個連拖著殘軀,連左眼都看不見的人能有什麼作為嗎?就是這樣的人,帶著村民身體力行,讓祖祖輩輩荒著的山,生長著農作物,之前夜隻有黑暗的房子,亮了起來。解決貧困,還得受教育,他開圖書館,辦夜校,為村民掃盲。

多年的艱苦勞作讓朱彥夫的身體越來越差,患上了心髒病,他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撐他去做體力勞動了。他想起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晚上老首長對他的囑咐,把在戰場的經曆寫成書,以緬懷先烈,也可以教育下一代。

常人很容易的寫字,對朱彥夫來說難以登天,由於沒有手,朱彥夫必須練習用嘴含著筆或用筆綁在斷臂上寫作,識字少怎麼辦,翻字典,光字典就就翻爛了五本。邊想邊回憶,回憶與敵人絞殺、回憶戰友的死去,這種回憶是殘酷、痛苦的。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朱彥夫用七年時間寫出小說《極限人生》,書如其名,朱彥夫的人生就如他的書名一樣極限。

出版後拿到新書的這一天,朱彥夫把自己關在屋裏,自言自語道:“老首長,我任務完成 。”他想起在那場戰鬥中死去的戰友,可以慰問天上的他們了,恭恭敬敬地在扉頁上寫滿了每一個戰友的名字,將其點燃,這本書願死去的戰友都能收到吧!

然而老天還沒有打算放過這個鋼鐵般的男人,它打算給朱彥夫最後致命的一擊。在一場報告會上,朱彥夫一口氣講了兩個多小時,太勞累了加上身體的病因,當場暈倒在講台上,盡管經過搶救保住了性命,但他的身體卻從此偏癱,口齒也不再清晰。這賊老天打不死他,他還在忙碌著,過了三年,朱彥夫又完成了24萬字的《男兒無悔》。

一個夜晚裏,在張家泉村,在一個房間裏,一個殘缺的身軀趴在床上寫作,一個偉大的靈魂在發著光。我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靈魂,在遭遇那麼大的打擊與磨難後,依然不倒,依然在創造著價值。我們的一生難免遇到很多痛苦,我們該自暴自棄?該詛咒著這老天?還是努力的活著?我相信朱彥夫的經曆會告訴你該怎麼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