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酶學檢驗技術(1 / 1)

一、學習目標

掌握 定時法和連續監測法的概念和特點,酶活性測定最適條件及其確定,影響酶活性測定的主要方法因素,工具酶的概念和特征.代謝物的酶法分析特點。

熟悉 酶活性測定的意義,酶促反應進程曲線,定時法和連續監測法酶活性濃度的計算,最適底物的選擇和濃度確定,平衡法與動力學法的特點。

了解 影響酶活性測定各因素的作用機製,酶活性的校準物和計算K值,同工酶測定方法和意義,酶耦聯法的方法設計。

二、重點和難點內容

(一)臨床酶學基本知識

1、酶的概念和分類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劑,其本質絕大多數是蛋白質。按照酶分子的組成可以將其分為單純酶和結合酶。根據催化的反應性質可將酶分為氧化還原酶類、轉移酶類、水解酶類、裂合酶類、異構酶類和合成酶類六大類。與普通化學催化劑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高度特異性、高度不穩定性和可調節性等。

2、同工酶的概念和分類

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學反應相同,但酶蛋白的分子結構、理化性質乃至免疫學性質不同的一組酶。根據其基因或表達修飾的不同可以分為單基因決定的同工酶、複等位基因同工酶、多基因決定的同工酶和修飾的同工酶四類。

(二)酶學測定技術

1、酶活性測定的理論基礎

酶活性測定是臨床生化檢驗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是通過測定酶促反應體係中單位時間內底物的消耗量或產物的生成量來計算標本中的酶活性。酶促反應進程包括延滯期、線性期和非線性期,隻有在線性期反應速度才能達到最大反應速度,並保持相對恒定,此時測得的酶活性才比較準確,而在延滯期和非線性期測定都會造成較大的誤差。

2、酶活性測定方法

酶活性測定方法主要包括定時法和連續監測法。定時法用酶促反應過程中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代表待測酶的活性濃度,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但難以確定選定的反應時間是否處於線性期。連續監測法是連續觀測反應進程,明確找到反應的線性期後測定酶活性濃度,雖然對反應條件和儀器要求較高,但結果準確可靠,是目前常用的酶活性測定方法。

3、酶活性測定的影響因素與條件優化

酶活性測定要在最適的底物和底物濃度、理想的緩衝液和離子強度、最適pH和最適反應溫度、合適的輔因子、激活劑濃度等最適條件下才能準確,因此每一個反應體係都要對測定條件進行優化。此外,方法因素和檢測係統,如檢測方法、啟動方式、反應方向、稀釋比例,儀器和試劑等選擇也會影響測定結果。使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時,對以上有關參數的設定和校準,是提高檢驗質量、做好質量控製的關鍵要素。

臨床上還可利用酶的抗原性,通過免疫化學方法直接進行酶質量測定。

(三)代謝物的酶法分析

通常把酶學分析中作為試劑用於測定化合物濃度或酶活性的的酶稱為工具酶。是利用酶的作用特性,以酶作為分析工具或分析試劑的主要成分進行反應體係中底物、輔酶、抑製劑和激活劑等成分含量測定的方法。

1、平衡法

平衡法是指在代謝物酶促反應中,隨著時間的延長,待測物濃度逐漸減少而產物逐漸增多,一定時間後反應趨於平衡,指示反應信號逐漸達到穩定,測定反應達到平衡後底物或產物變化的總量,計算出待測物濃度。

2、速率法

速率法是根據酶促反應動力學,準確測定反應的初速度(v),采用標準濃度對照法求得待測物的濃度的方法。根據設計原理的不同,酶法分析有單酶反應直接法、酶耦聯法、酶循環法、激活劑和抑製劑測定法等幾類。

(四)同工酶檢測技術

同工酶的分析常用方法有電泳法、層析法、免疫分析法等。臨床上最常用的是電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