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正文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並不互通)(1 / 2)

前排提示,本書屬於作者無腦發瘋,本作不涉及任何人任何事,如果發生與現實世界相關內容,純屬巧合。

本作主要記錄作者在不正常的時間裏的不正常想法以及對這些不正常反應的事後理解,屬於自己想不通想要求助於網絡的一種方法,更新頻率不穩定,更新內容不穩定,更新質量不穩定。唯一穩定,有些不正常的事肯定會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結合諸位的觀點來尋求一個相對共贏的方法。

本作允許討論,但請不要吵架,也請不要強加自身觀點在他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分界線———————

咳咳,諸位早安,午安,晚安,各種安。當你看到這段話時,證明你看到了我在這理發店的內容,我的大學心理老師說過,“人總需要一個發泄口,憋著的下場不是患上心理疾病就是受不了壓力而引發一些有悖於人倫道德的事。”(好像是這樣,畢竟這門課算是選修,隻學過一個學期,而且因為時間關係我都在睡覺。)

其實我本身也算是思維比較跳躍的一類人,用我舍友的話來說算是在發財和發瘋之間選擇發病的一類人。如果可以,我也想搞錢,至於行為藝術……我覺得我可以考慮在學校社團社慶或者迎新的時候……女裝跳舞?應該吧?我不確定。

不過在我個人看來,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屬於自己的陰暗麵。儒家講“人之初,性本善”,但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惡”。

對於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可能在三年……也有可能是六年前,我會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但現在的話我可能會覺得人的善惡就在一念之間,就像是薛定諤的貓一樣,但人性卻不屬於量子疊加態。在我看來,人性是偏向利益性的。或許在幾百年甚至千年以前,我會相信“忠義兩難全”這句話,但在21世紀,我更偏向於大多數人都有趨利性這一想法。

當然,我不否定上述的任何一種說法,或許你可以說我偏執,畢竟能做到完全客觀地人我還沒有見到過,我也不反駁,可以當作是一個談論,沒必要真正讓對方接受你的思想,也沒必要讓你接受對方的思想。

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不會互通的。

就像有句話說的一樣,我記不得出處了,要是有記得兄弟麻煩點我一下“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

人與人之間本身就是兩個不同的獨立個體,你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將你所經曆的事件以及相應的經驗帶入其中,從而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樣的,對方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會帶入屬於他的經驗,這就將造成雙方觀點無法真正客觀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