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想想看,你有這種執行力嗎?
我們講推廣三角的時候,舉過某外賣平台在烏魯木齊搶市場的故事,說的是甲平台員工幫餐館老板打包乙平台外賣盒時,順手把甲的傳單放進乙的外賣中,但這不足以撼動乙的市場地位,顧客也未必會被甲吸引。那甲還有第二招,就是去死磕那些乙也沒搞定的餐館。這種餐館通常是那種夫妻店,生意很好,不需要做外賣。中午飯點一過,甲的員工就跑到這些餐館裏幫老板洗碗,一洗就一個月。到最後老板真的感動了,決定上甲外賣平台。這樣甲就獲得了一個獨特的經營優勢,因為這個餐館乙平台沒有,你要點外賣,隻能去甲平台。甲
的員工會一家一家死磕這種餐館。
這不是什麼秘密,而且作為競爭對手,乙不可能不知道甲的動作,可是他們竟然沒辦法抄襲這種做法。
執行力做到極致,一定是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
光老板有執行力還不行,員工的執行力也要強,全公司都有執行力才行。
第三個錦囊:創新
經營一家企業,要想獲得豐厚的利潤,必須進行創新。
熊彼特是研究企業創新理論的鼻祖,他說企業隻有在創新時才能獲得超額利潤,一旦創新被模仿,或者企業的創新停止了,那企業的超額利潤就消失了,它就隻能獲得社會平均收入。
這裏說的創新並不是發明,而是一種全新要素的利用和重新組合,也不僅僅局限在技術層麵,產品設計、功能體驗、組織結構、渠道開拓、股權分配、激勵方式等企業經營的方方麵麵都有可能進行創新。
源自吉林長春的早餐品牌1949豆腐腦,首創將油條塗上肉鬆,這讓油條的價值感大增,普通油條賣2元一根,他們的油條就可以賣到5元一根,這就是產品的創新。
我們書中提到的那個汽修廠,它的老板讓美團外賣騎手幫他尋找潛在客戶,這就是渠道的創新。
華萊士把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模式與餐飲企業經營結合,創造出獨特的合夥人加盟模式,成為中國門店數最多的漢堡品牌,這就是企業經營模式的創新。
愛瑪
電動車發動幾萬家專賣店店主做抖音內容,一周可以生產3萬條視頻,這是內容生產模式的創新。
生財有術聚合成千上萬有實踐結果的會員,通過會員分享給會員的方式做知識交付,這是付費社群模式的創新。
模仿是讓你獲得一張行業內生存的會員券,創新則讓你成為VIP會員,獲得更多特權,而這兩項工作,都需要執行來保障效果。
這就是我最後分享給你的三個錦囊,祝你在殘酷的商業世界中活出生機勃勃的生命形態。
《賣貨真相》並沒有終結,我們會總結小馬宋公司的谘詢實踐案例,持續為你貢獻更多內容,歡迎期待“營銷筆記”係列第三部。
你也可以關注小馬宋的同名公眾號、視頻號、抖音、得到知識城邦、小宇宙播客等自媒體,隨時獲得營銷與企業經營方麵的知識分享。
在公眾號“小馬宋”回複“讀書群”,即可加入由小馬宋本人維護的讀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