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入京城(1 / 2)

盛國。元和二十五年。

十四歲的易聞沐跟著全家一起搬到了京城。

在易聞沐生活的這十四年中她大概了解了這個架空王朝,和明清相似度大概有70%,和唐宋相似度20%。

易家本是江南承州的普通老百姓。

在易聞沐兩歲時,她老爹花錢買了個未入流的芝麻小官當,後來通過多年的不(上)懈(下)努(打)力(點),終於升為鴻臚寺主簿。

雖隻有從八品,但說起來也是個京官了,這不,立馬全家搬到了京城。

京城的確繁華。

天子腳下,大大小小的官吏數不勝數。從四品及以上才有資格上朝。

即便如此,上朝的大臣也能烏泱泱站滿整個大殿。

就更別提易爹這種小官了,在京城隨便一腳都能踩死好幾個。

不過五品以下的官員中,京官到底比同品級的那些外放官有前途些。這也是所有人都擠破頭想進京城的原因。

與易聞沐交好的幾位姐妹中,就有好幾個早幾年就搬來京城了。

說到底還是易爹升官升得太慢。

不過也沒辦法,就易爹那懶散又不求上進的性子,要不是家裏舍得花錢,估計再過幾年也輪不到他進京。

易家人口不多,隻有她和易聞溪一兒一女,易爹也沒有小妾通房之類的。

一是易母管得嚴,二是銀子都用來打通門路,家裏連丫鬟小廝都沒有,更別提納妾了。

易爹官小,沒什麼油水,雖說是官宦人家,生活水平和普通百姓也沒多大區別。

倒不是易爹不想貪,無奈沒有好機會和門路。

易聞沐原本以為老爹是兩袖清風,沒想到進京前幾日吃飯時說起近日下馬的貪官汙吏,易爹來了句“也就是這小地方沒東西可貪,等進了京城有機會的話老子大貪特貪!”

易聞沐:......好好好,這日子是越來越有判頭了。

京城城門口。

經過幾日的馬不停蹄,易聞沐一家人終於來到了這座繁華的都城。

通過例行檢查後,易聞沐一家順利進城。在城門不遠處,他們與護送一路的鏢師們告別。

執掌全家財政大權的易母把鏢金結清,趁機問鏢頭這京城裏靠譜又實惠的牙行怎麼走。

鏢頭行走多年,常來京城,對各處也算熟悉,給她指了路便領著鏢師們帶著剩餘押送的貨物走了。

易母吩咐了車夫按那鏢頭說的去牙行,然後上了車。

她一上車,易聞沐就問道:“花了多少?還剩多少?”

易母歎了口氣:“算上一開始說好的,加上零碎和人情打點,一共給了30兩。路上又花了三兩多,現在滿打滿算還剩200兩。”

易聞沐皺起眉頭。

易家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易爹的俸祿,全家平常都比較省儉。

當初買官幾乎花掉了所有積蓄,還問親戚借了一些。

分家後,他們一家住在縣衙裏,手頭寬裕一些後還完欠債在縣衙旁買了個民宅,幾乎再沒其他大筆開支了。

易爹在縣衙當差這十幾年一共攢下了一千多兩,這回打通升遷的門路花了一千兩,所剩不多。

易母想著以後在京城紮根,女兒快及笄了,再過幾年就要相看人家,兒子也得在京城讀書,日後還得娶親,處處都要花銀子,便咬咬牙把宅子賣了,又把全家名下的田地都賣了,又各處借了些,最後湊到300兩。

這300兩在小地方可能算得上多,但到京城就不夠看了。

易聞沐這幾日也是為了錢的事發愁。沒辦法開源,隻能從節流上下手。

她本來想寫信給前幾年進京的兩個手帕交,問問京城的物價房價等基本情況,但出發時間迫在眉睫,根本等不到回信的時候。

她和易母商量了半宿,才定下來。

能買的在縣裏就買好一起帶著去京城。

畢竟京城物價肯定比縣裏貴,隻是不知道貴多少。

首先就是交通工具。

不僅進京路上要用,進了京城安頓下來以後也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