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癲癇的必要依據,因為癲癇病患者的腦電波會出現特別明顯的異常,很容易便能做出診斷,並評估治療效果。最後,腦電波痕跡呈直線,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20世紀90年代,相關技術又向前邁出大大的一步。由於電子儀器和信號處理方法的巨大進步,人們不僅可以研究大腦的自發活動,還可以測量事件相關電位,即大腦對外部各種刺激所做出的反應。大家或許都知道腦電圖,但大概不太清楚什麼是“事件相關電位”。它的振幅極小,因此,必須多次重複刺激,才可能從背景噪聲中提取出信號。這是一項非常細微的檢查,經過很長時間才被列入對中樞神經係統功能進行監測的醫院服務的常規檢查中。
根據刺激的性質,事件相關電位可分為視覺、聽覺和體感的相關電位(somesthésique,在希臘語中,soma是“身體”的意思, aesthésis是“感覺”的意思)。視覺相關電位可用來檢查視覺通路,尤其是視神經的功能。聽覺相關電位可用來追蹤聽覺信息通過內耳、聽覺神經、腦幹直到皮層的過程;用於檢查耳聾和平衡障礙。最後,體感相關電位可以考察皮膚受到刺激後大腦的反應,並且提供從周圍神經到大腦皮層的神經通路的運作信息。
在此,我們感興趣的正是體感相關電位。最近,由於激光
皮膚刺激器的發展,對體感相關電位的分析和闡釋真正實現了質的飛躍。在標準檢查中,刺激通過射到手背上的激光射線傳遞。它能激活一些對疼痛和熱敏感的細小的神經纖維,先產生刺痛感,然後是彌漫性的灼熱感。相應相關電位被稱為激光相關電位(PEL),有可能解釋關於疼痛的所有複雜的神經生理機製。
然而,應該指出的是,這些檢查隻能在設備極其先進的實驗室中進行,尤其是在大型的疼痛評估與治療中心,這些大型中心接收的病人都因為神經係統損傷(比如神經、脊髓、大腦)遭受了嚴重的致殘性疼痛,僅在法國,便有500萬這樣的患者,其中大部分人屬於承受原因不詳的彌漫性慢性疼痛,包括偏頭痛。激光相關電位用於繪製對皮膚刺激產生反應的大腦皮層區域,指出大腦皮層異常反應的信號,使其有可能定位到最微小的病灶。在臨床試驗中,它可以幫助評估治療方法。
對痛苦的感知是人腦的一種複雜功能。誠然,它取決於刺激的強度,但是也會根據認知因素而調適,包括主體自身的情感成分。長時間以來,臨床醫生隻能獲得患者對疼痛的主觀評價,從0(無痛)到100(無法忍受的痛苦)。正是通過激光相關電位的檢查,他們終於能獲得一個客觀的測量標準,而這是無價的。
¤¤¤
神經科醫生通過激光
相關電位研究疼痛還不到10年的時間,這是一項年輕但充滿希望的研究,其中一些希望已經被實現,而另一些則未必能實現。激光相關電位檢查不僅可以獲得珍貴的臨床補充信息,還能探索大腦運轉的微妙機製。激光刺激是短促的、局部的,所采集的信號數量很多,處理信號的算法非常強大,甚至能將激光相關電位分解為與大腦不同的活動相關的一係列正負極峰值,因而首次實現了對疼痛的不同成分的測量和闡釋。
雖然激光相關電位的一些峰值與刺激強度成比例,而另一些卻反映了主體的情緒感知,而且可能根據環境發生改變。比如,當外部事件轉移注意力時,激光相關電位振幅會減小,以及根據主體看到的圖像的情感內容,某些峰值會減少或增加:一張在媽媽懷中微笑的嬰兒的照片可以緩解疼痛,而野獸將獵物撕碎的照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這著實算不上偉大的發現,隻是證實了我們的直覺和經驗。想想看,我們的父母作為傑出的治療師,小時候我們弄疼自己的時候,是如何讓我們忘記那些小疼痛的呢?他們試圖通過給我們展示喜愛的物品或者令人愉悅的圖片來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而激光相關電位的創新之處就在於,可以對正常人和病人量化這些效果,並且確定產生變化的腦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