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葉忙著超級工程的時候,非洲這片土地上,咱的始皇大大也耕耘了快四年的時間,基礎的水泥大路都有了,遷移過來的人也在這片土地上紮了根。
這片土地廣袤肥沃,秦人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水泥等新鮮事物,下一代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所以一所所學校也修建了起來,學生有了老師必不可少,有些年輕的有誌之士,都來了這邊發展。
儒家的人更是必不可少,這些化外蠻夷,還需要他們教化。
在後世儒家早就退出了曆史的舞台,名聲也不咋地。
但是說到教化人心,儒家文化可是扛把子的存在,無出其右,有他們教育這些土著再合適不過。
土著們的小孩,一生下來就會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土著們也學會了大秦話,經過將近四年的洗腦,這些土著早就把學會大秦官話,會說大秦官話當做了一種榮耀。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的第一老師就是家長。
家長都說大秦語,那麼孩子最先學會的就是大秦語,在經過兩三代人的改變,他們最終就會和其他地方一樣,被中華文化徹底同化,除了長得不一樣。
儒家文化糟粕很多,但論洗腦還得是他,這一點被始皇大大利用的徹底。
由於打下的江山越來越大,人口多的地盤已經全部打下,接下來就是治理。
這些土著裏最開始的兩三代人最需要的就是儒家文化,始皇陛下下令,把秦國本土內的儒家弟子,大規模的調到這些地方。
仁義禮智信這麼好的東西,這些土著必須好好學習,爭取讓他們同化的速度加快。
土著們不明白,但是這些儒家弟子可是明白得很,清楚的知道陛下派他們出去為的是什麼。
這個舉動不止牽動非洲這邊,中東,地中海沿岸,北歐,南洋,沙地,蒙古,半島,北美。
幾乎隻要是有秦人涉足的地方,儒家弟子都是大量的派送而去。
商人更是緊跟其後,各行各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航海業成了香餑餑,出海一趟雖然風險大,但是收效也大呀。
在給土著們洗腦的路上,蘇葉給的書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可是儒家經典款,絕對值得擁有。
隨著三,百,千的普及,這事弄得有些哭笑不得,他們把這三本書奉為經典,張口閉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三,百,千傳頌的越來越廣,儒家文化慢慢的深入了他們的生活。
後世人稱,這是儒家最高光的時刻,在此時的大秦,儒家文化達到了最巔峰。
“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中庸》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禮者,人道之極也。 ——(荀子)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
隨著無數的儒家經典文化輸出,隻要有足夠的時間,想必,仁義禮智信,一定會深入他們的骨髓,在他們的身上,打上獨屬於中華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