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在這場注定要輸的局勢中,基本就是沒有抵抗,人員傷亡幾乎沒有,死的都是該死的。這場戰爭也讓其他三國魏,齊,燕,看到了他們自己的結局。
都是明晃晃的,誰都看的清楚,就是不知道會是哪一天。
經過一年的時間,秦軍占領了所有地方,王翦在南方布置了防線,為的就是防備東越和南越,由韓信,周勃,夏侯嬰分三個關隘守百越之地。
北麵於齊國接壤的地方居陽由王賁和樊噲駐守,傭兵二十萬,和原來韓國的接壤處駐守的駐軍形成互相守望之勢。
蘇葉又派出去了張良,讓張良和蕭何一起規劃楚地的改革和建設,這個流程,蕭何可是熟悉的很,經過了對韓地一年的改革規劃,各項事物手到擒來,又有張良幫忙,可以說,這個世界沒有比這更硬核的組合了。
這兩年來張良本就是極度聰明的人,又在蘇葉身邊學習了這麼長時間。那麼這個時期的張良可比原來曆史上的張良還要厲害。
蕭何也不是原來的蕭何了。整個楚地有這兩人在,那是一點亂子都沒有,而且秦始皇嬴政的聲望更上一層樓,蘇葉的聲望也是如此。
黔首們為了他們即將到來的好日子,積極的參加各種基礎建設,學習識字比當初的秦國人還瘋狂,在他們心裏就一個念頭,他們加入秦國太晚了,比秦趙晚了四年,比韓晚了一年,今年過了年就會實行第一次考試,他們怕自己不努力會後悔一輩子。
年長的和年幼的還好點,隻是努力學習就夠了,而那些正當年的青壯可是下了死力氣在學習。
秦軍的到來是他們盼來的,加入秦國是他們希望的,現在的好日子是他們想過的,隻要努力,一切都會有的,感覺隻要不努力就會缺點什麼似的。
終於年底了,秦國的第一次考試也開始了,除了考數學,還有語文,這也是始皇帝和蘇葉最初決定的兩門學科,隨著發展,以後還會加入其他學科,一步一步的推進秦國的發展。
冬天快結束的時候考試的結果也出來了,雙科前一百的都錄取了,一共兩百人,這兩百人都到了蘇葉的封地。
秦國第一所中學誕生了,始皇帝還是很重視的,他和蘇葉李斯商量學校的名字叫什麼。
秦始皇說:“皇家學校。”
李斯道:“秦國第一學校”
問完了都看著蘇葉,蘇葉聽的嘴角直抽抽,一點都不優雅的翻白眼。
這白眼秦始皇,李斯都有點嘴抽抽,心裏想著這女人真不講究。
最後蘇葉拍板道:“就叫大秦第一中學。”
始皇帝和李斯都驚訝,大秦第一中學,不錯啊,真是不錯,大秦,第一中學。
反正秦國最後都會一統天下,現在就叫大秦也沒毛病,就是第一中學又太簡單了。
想到這裏始皇帝問道:“這名字是不是太簡單了點?”
蘇葉沒有別的表情,“不隻是簡單,而是簡單粗暴,以後的就叫大秦第二中學,第三,第四,以此類推,簡單又好記。”
對啊,以後會有很多學校,確實這個更實用。
三人又討論一會,中學學的會比小學深奧一些,教學的都是儒家和陰陽家的人,還加了物理化學,這兩門課是在術士中選出來蘇葉進行培養的。
因為曆史上中國的物理化學都被術士用來幹別的了,現在被蘇葉給拉到了別的路途上了,算是給了術士不一樣的人生選擇。
這也避免了原本曆史上的焚書坑儒事件,雖然這件事經過曆史的演變已經變了味,但,蘇葉不會允許這事出現的。就像蘇葉直接蝴蝶掉了荊軻刺秦,這件事情一樣。
所有的的人又有的忙了,楚國可是七國中地域最大的一個國家,有條不紊的有計劃的基建是需要時間的。
值得一說的是蒙恬,和曆史上一樣,被始皇帝派到上郡守長城去了,傭兵三十萬,這個時候還沒開始修長城,隻有秦始皇陵在修建,黔首們都是有工資的,三班倒,管兩餐飯食,來修皇陵的人不要太多,競爭那是相當激烈的。
這點和曆史上是不一樣的,本來始皇帝是想修長城的,就是把秦長城和趙長城連接起來,趙長城和燕長城連接起來,這些都被蘇葉否定了,因為以後還有別的計劃,修長城不著急。
秦始皇聽完也沒有著急修,按蘇葉的計劃,秦國的基礎發展更重要,想了想,自己以後的時間還有很長也就按計劃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