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經過一年的訓練,在軍隊普及了士兵準則,又練出來了二十萬新兵,現在秦國是擁有軍隊最多的一個國家,足足有一百二十萬。
這些軍隊全部放到了楚國和魏國的邊界,魏國勢微,邊界守軍夠用就行,在最重要的六個關隘各屯兵十萬,全部六十萬。
守城將領都是看成持重的,而年輕一輩後起來的韓信夏侯嬰等人全部放到了楚國邊界軍隊,隻要戰爭開始,就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
這裏人可都是猛人啊,這可是蘇葉專門培養的,將來雄霸天下的基石。
秦王24年,公元前224年,秦國開始了滅楚的步伐,依照蘇葉王翦秦始皇的計劃,在楚國反應過來之前,最少要占領楚國一半疆域。
按蘇葉的說法,主打的就是一個快狠準。駐守新鄭的軍隊不動,由蕭何坐鎮,負責後方糧草調度,曹參輔助,防止魏國南下助楚。當初先打韓國也是有這個考慮,而韓國正好把魏國和楚國分成了南北,對於邊上的齊國,以防範為主。
主戰方由王翦坐鎮中軍,王賁,李信,韓信,夏侯嬰,樊噲,周勃六人各帶十萬兵馬,從丹陽兵分六路,以點及麵,四麵開花,向宛城,申城出發。
楚國的士兵看見是秦國的兵馬,也沒什麼抵擋的意思,秦軍直接開始了收編,歲數大了的太小的都給了遣送費,放回了家。
這些人以後都是發展地方的主力,要是當地官員是個好的,就留著繼續管理地方,每座攻下來的城池隻留一萬秦軍駐守,剩下的繼續進攻。
而楚國的黔首可是高興壞了,就差沒有列隊歡迎了,有膽子大的,還綁了為富不仁一些貴族,還有貪官汙吏,直接送到了秦軍麵前,將軍們也不含糊,問清楚原由之後,手起刀落,利索無比的剁了他們的頭。
這些舉動並沒有使得黔首們害怕他們,甚至歡呼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後又痛哭起來,這些貴族官僚不當人,他們過得太苦了。
笑過了哭過了,黔首們的臉上終於帶出了一些笑容,以前的苦日子終於要過去了,看看以前的趙國,韓國,他們以前都是和自己一樣,現在自己也不用羨慕了,好日子終將到來。
一路順風順水的打到了楚國的都城郢都,王翦坐陣城外,楚國北麵的宛城,鄧城,唐城,隨城已經占領,南麵的郢都以南也被占領,除了郢都被困,王賁,韓信六人六路大軍又分南北方向,進攻楚國全境。
楚國的名將項燕隻能困守郢都,守著楚王,想要支援其他地方也是無能為力。
七國之中,楚國原有的地域是最大的,可是自從白起的鄢郢之戰後,楚國就再沒站起來過。
更別說,現在楚國的軍隊毫無軍心,黔首更是,就差造反歡迎秦國的到來了。
就算項燕想為楚國做點什麼,也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下手。秦軍入城,因為不缺吃喝,從不對黔首動手腳,聲譽好的不得了。
王翦其實是很鬱悶的,因為在他心裏,打仗就是你來我往,有輸有贏才是打仗,可是這一路走來和他的想象不一樣,太不一樣了。明知道郢都城裏有一個可以一戰的項燕也沒用,將軍無用武之地。
六路大軍的小將軍們也沒怎麼遇到什麼抵抗,辛苦程度還沒他們訓練的時候苦呢,直接就像是來度假的。
楚國王宮裏,楚王負芻眼看著都城被圍困,楚國到了末路,想要反抗,可沒有還手之力,無力的坐在王座上,像是等待判刑的死囚。
楚王負芻
站在鼓樓上看著日暮西山的國家,陷入了深深地無力之中,淚流滿麵,無力回天了啊,祖宗幾百年的基業終是毀在了孤王的手裏了啊,啊…一聲吼,讓聽到的人都感到了一股悲涼。
經過這幾年黑冰台的騷操作,楚國王室後繼無人,貴族們一團亂麻,秦國的發展讓整個楚國軍心渙散,無心戰鬥,黔首們對秦軍是翹首以盼。
就算楚王負芻有本事也是白搭,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不是一兩個人的事了,天下大勢已然明了,天下歸秦已是必然。
負芻心裏也是明白的,秦國的發展,黔首的生活,軍隊的強悍,他都看在眼裏,既然反抗是徒勞,那就沒有必要造成其他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