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製?辭官?
皇宮,金鑾殿,“吾皇萬歲——————“
龍椅之上,皇帝的身材高大而威猛,身披龍袍,袍身上繡著金龍,散發出耀眼的光芒。皇帝已至中年,卻依舊健壯,一雙深邃的眼眸透露出智慧和果斷。他的鼻梁高峻,嘴唇緊閉,散發出一股強大的氣場。舉止之間,盡顯沉穩大氣的風範。他坐在鑲滿珍珠的寶座上,俯瞰著下麵跪拜的官員們。官員們身穿紅色的官服,頭戴金冠,一派莊重。而帝師則站在皇帝的右下方,以示尊敬。
皇帝開了口,聲音威嚴而沉穩:“眾位愛卿,今日召你們前來,是想商議一下我大黎的未來。”他的目光掃過每一位官員,然後在帝師身上停留了片刻。這位老人雖然年紀已大,但他的精神依然矍鑠如舊。他的眼神犀利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世間一切的虛偽和真實。他的步伐雖然有些蹣跚,但每一次行走都帶著堅定和自信。
帝師範玉微微俯身回應:“陛下,您一直秉持著先皇的優良傳統,為國家著想。這是我們所有臣子的榮幸。”皇帝微微點頭,表示認同:“帝師,你對朕恩重如山。朕希望能聽取你的建議。”帝師深鞠一躬:“陛下,所謂俊乂者,國家之良寶,社稷之貴資(《三國誌》),我大黎選官之製推行察舉製久矣,察舉之製仍舊弊病頗繁,其一,察舉之術科目雖多,然天下之大,賢人之眾,不可能將眾賢人皆舉於朝,仍有賢才不為人知,埋沒於鄉野;其二,對士人道德品質的考察是察舉製的前提,但這不易做好,因為很難對人的道德品質作出中肯的評價;其三,察舉製廣泛推行,地方鄉閭因之有了評議之風,“清議”名士好品評臧否人物,不重實際,空發議論;其四,“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地方選舉權被少數公卿名門所製,選士常舉名望之族的子弟而不論其學問品行,如此使得察舉範圍愈發狹隘,被舉者也大都名不符實,堪為世襲啊。急需改製。”皇帝微微蹙眉此言雖善,但改製之路卻並不好走啊,那些迂腐之人…… 此時眾臣都被這“大逆不道”之言嚇了一跳,還未緩過來,一道聲音便傳來:“萬萬不可,此等做法有悖祖宗傳統禮法,陛下,不可啊。”蘇平昌心中駭然,這老東西怎麼突然來這一出,此法一廢必會令本相大傷元氣,安插在各處的暗棋也會有所折損。隨即他側頭示意,幾個官員心照不宣的紛紛出來反對,“蘇相所言甚是。”整個大殿一時之間竟無一人出來支持帝師,皇帝斂去眼中的思緒,沉聲道:“此事容後再議。”旁邊的大太監德輝也順勢高呼:“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退朝後,“帝師大人,陛下有請。”德輝攔住了範玉,範玉頷首:“辛苦德公公告知。” “哎——老奴不敢當,請吧,帝師大人。”德輝狗腿得笑笑,便避開眾人引著範玉去了禦書房。
誰也不知禦書房裏發生過什麼,隻知範玉與皇上鬧翻決裂,範玉辭官回鄉。一時,有人歡喜有人憂啊……